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

昨日特區政府總部迎來一場科技盛會。國家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親臨香港,向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授牌。這項儀式標誌着香港科研實力獲得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香港的大學實驗室正從「國家重點」邁向「全國重點」,彰顯香港科研實力與國家戰略需求深度對接。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快速發展,這些實驗室將不再僅僅是香港的科研中心,更將成為大灣區乃至國家的重要創新節點,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國家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香港力量。

陰和俊部長表示,15所實驗室獲批建設是國家對香港科研實力、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的高度認可和信任。他對實驗室提出三點希望:勇攀科技高峰;匯聚國際一流人才;深化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合作。這些期望指明了香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的發展方向。

支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這次授牌「彰顯香港的科研實力」,實驗室都來自全球百強大學。香港作為亞洲唯一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其科研實力再次得到印證。特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及各大學校長均出席了授牌儀式,體現出香港對科技創新發展的堅定承諾。

香港素以金融、貿易聞名,如今悄然轉型,以其獨特的科研優勢為國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之際,香港的科研創新已不再是城市自身的發展議題,更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科研實力的積澱非一日之功。作為亞洲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之一,香港擁有與世界接軌的科研管理體系、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法治環境。五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數量居全國前列,這些數字背後是香港雄厚的科研基礎實力。更為難得的是,香港科研人員長期與國際頂尖學術機構保持密切交流,形成了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根基的獨特研究生態。這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使香港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的重要節點。

獲國家授牌的15所香港實驗室,科研實力獲國家高度認可。香港的大學實驗室正從「國家重點」邁向「全國重點」,這不是簡單的名稱變更,而是配合國家整體發展規劃進行的戰略性升級。獲得全國重點實驗室地位,意味着這些機構在科研實力、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方面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和信任。這塊金色的牌匾背後,是香港科研實力與國家戰略需求的深度對接。

助港打造國際人才集聚高地

香港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具備一流水平,覆蓋多個前沿領域,包括香港大學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的轉化腫瘤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特區政府為這些實驗室提供了切實的資金保障。自2011至2012年度起,創新科技署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香港分中心提供年度資助。目前,每個財政年度的資助上限為每所實驗室2,000萬元。資助範圍涵蓋人手、設備、消耗品以及研發相關服務。除了特區政府資助,實驗室所屬的大學還需提供每年不少於400萬元的配套資源支援。這種資金保障機制確保了實驗室能夠制訂長遠發展計劃,提升科研能力和建立所需的基礎設施。

香港正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結合香港基礎科研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創新元素和先進製造業實力。李家超指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中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今年的排名將於9月1日在香港發表,各界對此充滿期待。持續的高排名彰顯了大灣區在全球創科的領先地位。

深港河套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將發展成為世界級創新平台。特區政府正全力提效提速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發展,未來須持續打造國際人才集聚高地。香港全國重點實驗室將成為吸引和匯聚全球科研人才的重要平台。李家超期望,香港高等院校和實驗室能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和海外科研機構的聯繫。具體來說,特區政府希望這些機構共同在河套園區設立實驗室或研發中心,攜手深化「產、學、研」協作。這將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融合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快速發展,這些實驗室將不再僅僅是香港的科研中心,更將成為大灣區乃至國家的重要創新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