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神曲》改編自但丁同名原著。
●《神曲》男主角但丁飾演者安東內洛·安焦里洛
●《神曲》導演、編劇、維吉爾飾演者安德烈亞·奧爾蒂斯
●《神曲》貝亞特麗切飾演者米里亞姆·索馬
●音樂劇《神曲》首演以來奪得多個大獎。
●3D投影舞美設計創造出動態場景。

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由意大利文藝復興先驅但丁的巨著《神曲》所改編的同名音樂劇正式展開中國巡演,先後走過成都、北京、廈門、廣州、深圳後,音樂劇將於9月4日至7日登陸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作為全球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基於但丁同名詩作改編的歌劇音樂劇,演出如何突破傳統歌劇範式,進行當代詮釋?近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深圳採訪了《神曲》的主創團隊,揭開這部音樂劇背後的創作故事與獨特魅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 圖:主辦方借提供

音樂劇《神曲》忠實於原著,通過「地獄」「煉獄」「天堂」三重境界的敘事框架,以顛覆性的藝術語言重構中世紀神學宇宙。自2007年首演以來,作品已在意大利各大知名劇院巡演,憑借卓越的藝術表現力斬獲但丁協會金獎及兩次佩爾塞福涅獎,被譽為「21世紀最偉大的舞台改編之一」。

展現原著奇幻場景

導演安德烈亞·奧爾蒂斯(Andrea Orti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但丁的原著層次豐富,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若賦予其人性的價值,理解便會變得簡單。「我們把但丁看作一個在旅途中遭遇自身局限與衝動的普通人,就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理解這部作品的意義。」

而為了順應並遵循但丁筆下奇幻的想像,音樂劇也巧妙運用舞蹈、歌唱、3D動畫投影等元素來呈現作品中的對話、場景、色彩和香氣。安德烈亞介紹:「但丁用十一音節的詩句和詩歌展開並結束這一切,我們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舞台設計的,原著為我們提供了特殊的靈感。」

此外在音樂維度,劇目突破傳統歌劇範式,將搖滾的爆裂、流行的抒情與歌劇的恢弘完美融合。在「地獄篇」中,電吉他嘶鳴與工業打擊樂交織,渲染出靈魂沉淪的痛苦掙扎;「煉獄篇」裏,爵士鋼琴與木管樂悠揚響起,勾勒出懺悔者的救贖之路;「天堂篇」時,女高音詠嘆與管風琴和聲交錯,配合穹頂LED屏營造出神聖光輝。「音樂就像是一種黏合劑,它讓整個作品如同一列火車、一艘船,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安德烈亞說。

3D投影帶來「流動的劇場」

舞台設計也是音樂劇《神曲》的一大亮點。與傳統布景不同,其3D投影舞美設計讓觀眾彷彿置身於一座流動的劇場。例如在呈現第十三章「自殺者樹林(暴力之罰)」時,詩人彼埃爾講述因政治迫害自殺的遭遇,機械裝置模擬出扭曲樹形,演員的雙手化為乾枯枝幹痛苦擺動,投影強化了詩人的痛苦意象,讓自殺者化為樹林的經典篇章得以立體化呈現。

安德烈亞強調,技術服務敘事至關重要,但各種元素之間如果缺乏關聯,就無法形成合力。「我們的場景隨着音樂移動,完全配合但丁旅程中的段落。例如激光門的出現,是在維吉爾說出『我們走吧』之後打開的,它需要和音樂節拍完美契合。」據悉,全劇利用3D沉浸式投影技術與機械裝置創造出70餘個動態場景。

此次來中國巡演,音樂劇《神曲》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我們進行了多方面優化,希望讓演出適應宏大劇院場景。從視覺角度看,作品規模更大,投影質量更高,圖像更加讓人身臨其境、具有顛覆性。」安德烈亞透露,新版本由意大利足協主席格拉維納擔任製作人,搭配著名作曲家馬爾科·弗利西納的原創音樂。新加盟的演員陣容也更加強大,包括10位意大利著名歌手、14位舞者及雜技演員。演出更特別配有200餘套手工刺繡服飾,每一件服裝都採用複雜的刺繡、手工珠飾和特殊面料製作,為角色塑造增添了層次感,將中世紀美學與神話意象推向極致。

據悉,香港站演出結束後,《神曲》還將前往蘇州、上海和杭州巡演,為更多中國觀眾帶來震撼心靈的藝術盛宴。

主創中國行 「挖」靈感寶藏

今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神曲》作為「中意文化對話的橋樑」,不僅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更在為期3個月的巡演過程中有力推動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中國的巡演讓我有機會和中國大學的教授交流,我們彼此分享對中世紀文學的見解,還一起規劃了未來的合作。」導演安德烈亞難掩興奮,他透露自己也結識了許多對藝術敏感的中國年輕人,希望未來能將他們納入自己的創意團隊,用他們的中國視角為作品增添新的靈感。

成都、北京、廈門、廣州、深圳……《神曲》的巡演足跡遍布內地多個城市。所到之處,觀眾的熱情和積極反饋、中國城市的深厚文化內涵,給演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米里亞姆被中國濃厚的文化氛圍深深吸引。她讚嘆中國文化古老且細膩,中國人做事嚴謹專注,這種秩序和優雅讓她敬佩。「這是我所欠缺的,我比較隨性,而你們的秩序和對事物的關注給了我很多靈感。」米里亞姆還對中國傳統織錦布料着迷不已,她希望能買下所有好看的中國服飾,穿着它們去中國的寺廟、長城走走。「如果我能再來中國,一定會安排更具體的行程,彌補這次巡演的遺憾。」

安東內洛對南京情有獨鍾,因為這是他唯一在朋友帶領下深度遊覽的城市。「我看到了很多自己遊覽發現不了的細節。」此外,他還熱愛閩南文化,在廈門期間記錄了很多有趣的事,「這些都會成為我未來創作的靈感來源。」安東內洛希望,下次再來中國能有朋友帶他感受中國其他城市的魅力。

而導演安德烈亞·奧爾蒂斯直言,中國之旅給他帶來了豐富體驗。每到一個城市,他都努力學習一兩句方言,因為感受到了觀眾極大的熱情。「我的社交媒體上全是中國觀眾的私信,他們深入探討演出、向我提出問題,這份熱情讓我很開心。」安德烈亞夢想再次來中國時,不僅能參觀大城市,還能去中國的鄉村看看稻田、茶園,「當然,我也夢想能在日落時獨自站在長城上,那一定很美。」

以天籟之音展現詩篇情感變化

本次巡演中的10位意大利歌手唱功卓越,他們繼承意大利美聲精湛技藝的同時,又巧妙融入流行唱法等現代元素。無論是「地獄」的痛苦掙扎,還是「天堂」的昇華寧靜,歌手們均能通過意大利傳奇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特式的演繹,傳達但丁詩篇中的情感張力,讓觀眾深刻感受到音樂與靈魂的共鳴。

其中,但丁飾演者安東內洛·安焦里洛(Antonello Angiolillo)自2018年開始演繹但丁一角,以深刻感人的表演積累了巨大人氣。在採訪中,他分享了如何通過表演詮釋但丁從迷茫到救贖的內心轉變:「從地獄到天堂,身體狀態會有很大變化,但這不是刻意選擇,而是表演和發聲訓練的成果。在『地獄篇』,身體和聲音更顯低沉、顫抖;隨着劇情推進到煉獄、天堂,我變得更加自信、清晰,因為獲得了意識、平靜和對美好結局的希望。」

貝亞特麗切飾演者米里亞姆·索馬(Miriam Somma)曾榮獲意大利「最佳音樂劇表演者」榮譽,她於2018年加入《神曲》。在演繹中,米里亞姆通過歌唱、表演和肢體語言,展現貝亞特麗切「縹緲」的特質。「貝亞特麗切是在『煉獄篇』的最後幾章出現,在『天堂篇』存在感非常強烈。但丁雖然一開始沒有見到我,但因為這種特質,無論我在場與否,他都能感受到同樣的力量。」

維吉爾飾演者安德烈亞不僅是意大利知名導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演員和歌手。他在劇中扮演但丁的睿智嚮導,帶領但丁穿越冥界。談到如何平衡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多重身份時,安德烈亞笑稱自己體內有多個靈魂 。「在這幾個領域之間轉換時,我需要進行智力上的重置、平衡,要清晰區分不同身份,避免相互干擾。」

踏上《神曲》之旅

米里亞姆·索馬(Miriam Somma):但丁的作品《神曲》在中國廣為人知,他的敘述是屬於每個人的,能夠沉浸在這本書中的人,顯然也能夠從音樂、表演和舞台布景等方面欣賞這場演出。我認為《神曲》是一個帶領中國人前往意大利旅行的機會,希望你們可以帶着自己的經歷、心態、文化踏上這段旅程。

安東內洛·安焦里洛(Antonello Angiolillo):如果你們來看《神曲》,就給了自己一個了解意大利的機會。

安德烈亞·奧爾蒂斯(Andrea Ortis):《神曲》以多元舞台元素賦予但丁人性,是人性價值的展現,它也是連接世界的橋樑,讓世界各地觀眾更好了解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