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今年暑期港生北上研學考察再迎高潮,陸續有香港師生團赴內地各城市開展參訪活動,如新界的50多位中學生通過「百萬青年看祖國——大灣區科技文化研學之旅2025」活動,在廣州實地了解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成果與港澳青年創業實踐案例;近百名香港青年深入惠州的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等地,感受惠港兩地的歷史文化聯結和新時代交往交流的蓬勃活力;百餘名香港青少年赴雲浮探尋嶺南文化源頭,深入了解當地革命歷史;還有更多香港青年的足跡遍布寧夏、江蘇、海南、吉林等多個省區市,在大江南北的行走中感知多元中國的豐富內涵。這些研學之旅不僅讓香港青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化了對祖國歷史文化、發展成就的認知,更搭建起心手相牽的情感橋樑,為增進香港與內地的青年交流注入了持久活力。

隨着近年來內地可觀、可感、可體驗的文旅內容爆發式增長,港澳青少年北上研學熱度持續升溫,從香港教育局組織的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到各大聯合會、基金會組織的各種「青年看祖國」活動,從人工智能、航天科技到歷史文化、人文藝術、生態環保等領域,香港青少年越來越深入地走進祖國發展的細微肌理,除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諸如雲浮、韶關、贛州等原本不被港人熟知的地方也成為了港生研學的熱門去處。以韶關為例,在剛剛結束的2024-2025學年,共有53所學校、6500多名香港師生到韶關研學,人數較上一學年翻了近三倍。

港生赴內地研學的線路也愈發趨於深度,例如在公民科內地考察的韶關線路中,師生們實地探訪了韶鋼全自動化生產線,了解中國智造的硬核實力;登臨丹霞山深入理解地質演化、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聯繫;在府學宮、百年東街、風采樓等歷史地標體悟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等,更與當地多家中學開展「團建」活動, 從教室到操場,從宿舍到非遺工坊,兩地學子同上一堂課、同台獻藝、攜手體驗非遺技藝等,在交流實踐中深化友誼,增進了香港青少年與內地的情感聯繫。

香港聖若瑟書院和神托會培基書院的蘇同學就專門為了丹霞之旅,DIY了「丹霞色」隊服,香港天主教新民書院的陳同學在參觀韶鋼生產線後感慨:「在香港我們只看到鋼鐵蓋成的樓,今天終於見到它原本的樣子了,這種在香港難得一見的工業實景讓我們大開眼界,很壯觀。」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深入實地的奔赴中,香港青少年得以直觀了解國家發展脈絡與真實國情,更在親身體驗中不斷深化對國民身份的認同與情感歸屬。

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香港已累計超過14.5萬名師生通過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到內地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拉近與內地民眾、社會生活的距離。為了進一步滿足師生對深度考察的期望,特區政府教育局從本學年起將革新行程安排,增加多元化考察行程至28個,足跡遍及11個省份,涵蓋創新科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等主題,預計本學年會有約5萬名學生及6000名教師參與考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