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吳健怡、洪澤楷)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本次展覽極具教育意義,呼籲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把握機會走進展覽,重溫歷史,思考未來。他們指出,通過展覽回顧抗戰歷史,除了向香港青少年講好抗戰故事,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也希望能夠喚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安全,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在參加開幕儀式後深受感動與啟發,「抗戰是民族最艱難的時刻,也是團結最堅強的時刻;歷史留下的精神力量,正是指引我們走向未來的燈塔。」

她強調,抗戰精神告訴我們:唯有團結一致、居安思危,才能守護和平,推動民族復興。她呼籲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把握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走進展覽,重溫歷史,思考未來。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展覽極具教育意義,既能看到在中華民族最艱難的時刻,無數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抗擊外敵的偉大抗戰精神,又能看到香港同胞在抗戰中所作貢獻,其中一張1938年底的照片引起他的注意,「這是香港九龍新界司機總工會的工人走遍港九、新界,籌集4,000多元購買救護車及藥品,前往桂林捐獻給八路軍。」

他表示,抗戰期間工聯會雖還未成立,但許多工會前輩都是東江縱隊的成員,由工會組成的工聯會將堅持傳揚愛國愛港傳統,為香港發展、祖國繁榮、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表示,展覽講述香港同胞在抗戰中的英勇貢獻,彰顯了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脈聯繫,既能喚起更多香港市民對歷史的敬畏,更激勵大家珍愛和平、守護正義。抗戰精神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鬥爭精神和團結力量,正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動力來源,大家要把展覽中的「偉大抗戰精神」與「一國兩制」方針結合,擔當起香港在新時代及由治及興的使命,向香港青少年講好抗戰故事,讓愛國愛港傳統薪火相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凌友詩仔細觀看展覽中的每一張歷史照片,她認為這些影像承載着深厚的情感與歷史記憶,「照片中母親送子、妻子送夫奔赴戰場的場景,男子參戰、女子支援後方的畫面,都展現了戰爭時期人們為國家付出的無私精神。」這些影像能夠幫助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認同和感知濃厚的家國情懷,理解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亡不敗的內在原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身份認同,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形容大文集團舉辦此次展覽富有時代意義,他表示,抗日戰爭是一場反抗侵略、捍衛民族尊嚴的正義之戰,香港同胞與全國同胞血脈相連,從救亡圖存到民族復興,推動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輝煌。如今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回顧這段抗戰歷史,能夠喚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安全,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讚展覽將碎片化信息整合為連貫史實

全國政協委員莊紫祥表示,本次展覽讓香港市民、內地同胞及海外僑胞深入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展覽內容串聯出色,將碎片化的歷史信息整合為連貫且深刻的史實,讓公眾深刻體會到今日的和平與繁榮,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成果。莊紫祥提及,展覽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他認為,這篇文章不僅團結了中國共產黨,更為全國人民指明了打贏持久戰的道路,成為團結抗戰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