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辦的「太陽計劃2025」杭州創科交流團圓滿收官。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愍鈺)由香港電台主辦的「太陽計劃2025」杭州創科交流團昨日圓滿收官。5天時間裏,特區政府廣播處長關婉儀帶領約一百名來自45間中學的「太陽使者」走訪杭州、桐鄉及烏鎮,內容涵蓋科創參訪、文化體驗與師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國家創新科技發展及文化底蘊,強化國民身份認同及拓展視野。

其間,港生們分別走訪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杭州六小龍」其中的強腦科技及宇樹科技,以及未來科技城,深入了解國家在人工智能(AI)及機械仿生等領域的最新發展。

在結業禮上,各「太陽使者」及組長上台分享表演,並獲頒發結業證書,多名青年藝人亦與「太陽使者」互動合唱曲目。關婉儀表示,「太陽計劃2025」以AI及創科為主軸,讓香港青少年從科技與文化層面深入認識國家發展。她勉勵香港青少年效法AI模型的學習模式,勇於嘗試,不怕挫敗,裝備成為能掌握AI技術,兼具創意與國際視野的新世代。

她表示,杭州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新興產業發展快速,同時亦有很多世界文化遺產與歷史積澱,此行有機會去讓香港青少年們近距離了解杭州,意義重大。

中學生:明白AI也有溫度

在觀摩科技成果的同時,交流團也分別到訪杭州師範大學及桐鄉耀華國際教育學校,與當地師生交流,深入探討青年創業和AI(人工智能)創新等議題;又安排港生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讓他們透過珍貴典藏及數位空間了解中華千年文化特色;同學們亦遊覽了西湖與烏鎮,親身感受江南水鄉風貌與獨特文化魅力。

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暄宇表示,此行最大收穫就是對AI技術改觀。「我一直以來覺得AI是很冰冷的工具,但當我看到強腦科技將腦機接口技術與AI算法深度融合,研發出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等產品造福殘障人士,我才明白AI也是有溫度的。」

劉暄宇憶述,在強腦科技遇到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殘障人士,但通過安裝智能仿生腿,這位殘障人士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恢復對生活的信心。「AI技術告別了宏大敘事,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正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幫助每一個個體。」

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燁說,「是次活動讓我對內地的AI技術發展趨勢有了一個更直觀的概念,為我未來的職業規劃起到了參考,希望將來能有機會來內地大學學習。」

據介紹,「太陽計劃2025」由香港電台主辦,數碼港協辦,並獲保華基金會贊助杭州交流團。支持機構計有耀中耀華教育網絡、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友社、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 Media 21媒體空間、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