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飛 立法會議員 教聯會副會長

2025年8月21日,內地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設立,這一舉措不僅是對歷史記憶的珍視,更是對培養港澳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實踐。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儀式後明確指出,該基地的設立是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發展,對於長遠加深港澳青少年認識國家、提升愛國精神具有重大意義。歷史本身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在抗戰勝利80周年這一特殊歷史節點,以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起點,無疑為港澳青少年打開了一扇觸摸歷史、心繫家國的重要窗口。

歷史是最好教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於盧溝橋旁,這裏是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承載着中華民族14年浴血奮戰的集體記憶。正如陳國基所言,參觀紀念館時,「對侵華罪行感到憤慨,對受難同胞的苦難感到悲憤,對英勇犧牲的先烈由衷敬佩,對來之不易的和平加倍珍惜」。這種直觀的情感衝擊,遠勝於書本上的文字描述,是細水長流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最具感染力的一課。

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更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館內全面記載了14年抗戰歷程中,以3,500萬同胞的犧牲換來了最終的勝利,這一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抗戰到底的決心。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特別提到,館內專門呈現了港九獨立大隊、秘密大營救等歷史篇章,以及東江縱隊在抗戰中的積極作用。這些內容讓香港青少年能夠在國家抗戰歷史中找到家鄉的印記,明白「香港從來在國家的發展以至抗戰史中都有着重要角色」。當年輕一代了解到先輩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為國家興亡而戰的偉大事跡,自然而然生出對民族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歷史教育的核心不僅是「銘記」,更是「反思」。設立基地並非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讓青少年懂得「國家不安全,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只有國家富強,才有今日的安寧幸福」。這種從歷史中提煉的生存智慧,能夠幫助港澳青少年跳出地域局限,以更宏觀的視野理解個人與國家的命運共同體關係——正如抗戰時期中華兒女不分地域、共同禦侮的精神,今天的青年也需明白,香港的繁榮穩定始終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

情感牽動認同

愛國教育的本質是人心所向的工作,而人心的貼近往往始於情感的共鳴。港澳青少年由於成長環境的特殊性,對國家歷史與文化的認知可能存在斷層,這種斷層若不彌補,容易導致身份認同的模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正是通過實地觀察感受和直接交流等方式,搭建起情感聯結的橋樑,讓抽象的愛國概念轉化為可感可知的體驗和情感認同。陳國基指出,「沒有其他比親身感受、民心相通更有效的教育方式」。當港澳青少年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看到那些帶着彈痕的武器、泛黃的家書和先烈們的照片時,歷史不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能夠觸動心靈的真實存在。青少年們會理解,今天香港的安寧生活,與當年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和平一脈相承;他們會懂得,「國家」二字背後,是無數人為了守護共同家園而付出的努力甚至犧牲。這種情感上的觸動,遠比課堂上的說教更能引起發自內心的認同。

更重要的是,基地的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構建完整的歷史敘事。長期以來,港澳社會的歷史教育可能存在片面性,對國家近現代史的講述不夠系統。通過參觀抗戰紀念館等紅色資源,青少年能夠看到一個更為完整的中國——不僅有屈辱的過去,更有抗爭的勇氣;不僅有犧牲的悲壯,更有復興的希望。這種完整的歷史認知是形成正確國家觀、民族觀的基礎。當他們了解到香港在抗戰中並非孤島,而是與內地同胞並肩作戰的重要一環時,自然會打破地域隔絕的錯覺,增強對中華民族這一身份的認同。

從認知到認同的轉化,需要持續的互動與深化。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立一年多來,已推動了師生內地交流、公民考察、姊妹學校合作等多項工作,而基地的設立是這些工作的升級版。它將零散的活動系統化,形成長效機制。未來,更多港澳青少年能夠通過有組織的參觀、學習、交流,在反覆的情感衝擊與思想碰撞中,逐漸將國家納入自我身份的核心構成,從「明白自己是中國人」到「以作為中國人為榮」,完成認同層面上質的飛躍。

香港素有愛國光榮傳統

在北京設立首個基地意義重大,但要讓愛國教育真正扎根,還需內外結合——在香港本地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近現代香港同胞的愛國行為予以系統紀念,同樣不可或缺。香港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歷史本身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組成,尤其是百年來香港同胞的愛國傳統,值得被永遠銘記和傳承。

香港的愛國史是一部跨越時代的奮鬥史。從抗戰時期港九獨立大隊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秘密營救愛國人士,到建國後無數香港同胞以資金、技術支持內地建設;從改革開放初期率先投資內地的企業家,到近年來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的香港科學家等等,這些人物與事件串聯起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軌跡。然而,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很多尚未被系統地整理和展示,年輕一代對此知之甚少。若能在香港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在地化,可讓青少年感到親切,明白愛國並非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融入香港血脈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