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經過14年的奮勇抵抗、艱苦鬥爭,中國在亞洲戰場成功抵禦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侵略。這段歷史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民建聯與招商局聯合舉辦紀念論壇,希望讓香港社會更加全面準確了解抗戰歷史及意義,樹立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史為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銘記歷史才能守護和平

80年前,中華民族以3,500萬同胞的犧牲換來了捍衛民族與國土的曙光。在這場艱苦的鬥爭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無數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築起長城。這也是在二戰勝利80年後,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加劇,通過紀念抗戰勝利,堅持並弘揚正確二戰史觀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中國作為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在歷史上是受到西方的認可和重視的。1942年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便指出,如果中國被打垮,日本便可以派遣更多軍隊前往太平洋戰區與美國作戰。但在二戰之後,由於美國與蘇聯在意識形態上的鬥爭越發激烈,西方便開始主導以西方為中心的二戰歷史論述,強調「英美解放歐洲」等二戰歷史論調。這些觀點不僅漠視中國自從1931年便開始獨立抵抗日本法西斯,以及蘇聯在歐洲抵禦德國納粹等歷史事實,也暴露美西方出於自身戰略競爭需要,試圖利用歷史虛無主義敘事,塑造自身霸權的規則體系。

如今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更絕非如部分國家政客所言一般宣揚仇恨。事實上,在抗戰的烽火歲月裏,全體中華兒女不分地域,眾志成城,共同抵禦外侮,正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體現。反觀侵略者日本,現今仍有政客拒絕正視歷史,他們不僅否認日軍侵華期間進行的殘忍屠殺和種種惡行,更將日本塑造成受害者,反誣指被侵略國家進行所謂「仇恨教育」。事實上,要化解仇恨、守護和平,必須要對歷史真相作出深刻反思和懺悔,才能真正令世界深刻警示戰爭的危害。

香港抗戰歷史必須牢記

曾經被英國管治的香港,在日本侵略下曾經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港英政府的教育體系刻意淡化這段血淚史,導致不少市民對香港的抗戰事跡知之甚少。事實上,港英政府投降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港組織頑強抵抗,搶救文化名人、協助盟軍情報、伏擊日軍據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同時,香港憑藉自由港之利,成為祖國抗戰的堅強後方與生命通道:大量軍需藥品、國際援款經此轉運內地;南來文化人以筆為槍,在港島街頭凝聚抗日輿論;市民節衣縮食,為前線籌集物資。歷史證明,香港從來不是旁觀者,而是與國家命運休戚與共的參與者。

要讓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真正了解東江縱隊和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事跡,必須從課程設計、考察遊學、沉浸式體驗等多維度入手。除了在課本中學習歷史事件、英雄人物的事跡之外,亦可考慮善用科技技術,重現香港抗戰的經典事件,讓青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量。唯有讓更多香港青年深刻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就是守護和平的前提,他們才能真正擔當起在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與使命。

今日之中國,已昂首屹立於世界東方;今日之香港,依託祖國,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紀念與認識歷史不只是儀式,更是面向未來的莊嚴承諾。偉大的抗戰精神歷久彌新,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寶貴財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從抗戰精神中汲取磅礴偉力,才能使得香港社會同心同德,共同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時代目標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