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
為港島和部分離島政府辦公室供應「鑫樂觀音山」飲用水的鑫鼎鑫公司,被揭發未經內地製造商批准投標,特區政府迅即叫停合約並交警方調查。今次「冒牌水事件」涉總價5,294萬港元的合約,立法會跨黨派議員促請特區政府檢討投標制度漏洞,在招標、把關、危機處理等層面都要有所強化。特區政府在今次事件中反應迅速,並且成立了專責小組調查,相信很快事件可以水落石出。
當警方天天叫大家提防騙子,特區政府卻有部門墮入騙局,而此次採購飲用水的中標及種種問題,凸顯物流署沒有嚴格審查中標者的公司背景,包括以往是否從事食水供應,公司的食水製造商是誰以及是否合格等等。其實,類似審查是一般生意經營者的例行工序,為何物流署沒有做足,而其上級機構竟又懵然不知。近日坊間有聲音指,除了工作態度的問題,更加缺乏一套完整的審查制度,才會有今次受騙的情況出現。
由於特區政府各部門機構龐大,公務員隊伍人數逾17萬,查看特區政府公布的採購政策,是要取得最合乎經濟效益的貨品和服務,以便推行特區政府的計劃和工作;同時透過清楚明確、公開和公平競爭的程序,批出貨品和服務供應合約,鼓勵更多有意競投者參與。但今次出現問題,凸顯相關程序的執行效果未如人意,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應藉此契機全面檢討招標制度,包括引入第三方背景調查機制,對高額採購項目增設資質覆審環節,以及建立投標人黑名單制度等。
這次飲用水採購事件,特區政府應引以為戒,絕不能輕輕放下草草了事,問責更是不能迴避的關鍵詞。不過,現時還是應該聚焦事件本身去作出理性討論,比如檢視採購系統存在的漏洞、依法處置不法商家等等,法律層面的事情則交由法律機制解決。
警方、海關等部門早前已介入並立案調查,事件的處理需要一個過程。社會大眾包括傳媒不妨多點耐心和淡定,給予特區政府一些時間去處理。相信特區政府能夠盡快釐清真相,就「招標大頭佛」給公眾一個合理交代,讓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