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今年二月發布《關於充分發揮仲裁職能作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廣州、深圳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試點與香港、澳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建設緊密結合,規劃建設大灣區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今天(22日),記者跟隨「激情全運 法治同行」2025年廣州法治建設主題宣傳月活動走進廣州仲裁委員會(下稱「廣州仲裁委」)。記者了解到,廣州仲裁委目前協同灣區,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運作提升水平。而涉外案件全球化特徵顯著,廣州仲裁委在2022年至2024年受理的涉外案件涉及5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涉香港特區案件佔比最高,佔總數的50%。

廣州仲裁委受理涉外案件 涉香港特區佔比最高
目前廣州仲裁委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首創銜接域外仲裁規則的「3+N」仲裁庭審模式(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內地庭審模式、普通法系香港庭審模式、大陸法系澳門庭審模式為基礎,不斷加入符合其他國家、地區的仲裁法以及仲裁程序特點的N種庭審模式),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三法系」涉外法律服務規則優勢,將國外先進的仲裁模式引進來,將中國優秀的仲裁模式推出去。
「廣州仲裁委受理涉外案件輻射範圍逐漸擴大,仲裁服務全球化水平不斷提高。」廣州仲裁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2022年至2024年受理的涉外案件共涉及5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香港特區、中國台灣地區、澳門特區位居前三,相關案件共1490件,佔到涉外案件總數的74%。而涉其他國家和地區案件506件,佔涉外案件總數的26%,數量排名前五的國家依次為日本、新加坡、英國、韓國、加拿大。
設有「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 打造灣區仲裁品牌
廣州仲裁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涉外裁決屢獲境外認可與執行。截至目前,廣州仲裁委作出的涉外案件裁決無一例被撤銷或被不予承認或不予執行,裁決相繼獲美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中國台灣地區等多地法院的認可和執行。「涉外案件裁決在域外被認可和執行,進一步體現出廣州仲裁委涉外仲裁服務能力得到國際認可」。
目前廣州仲裁委還充分發揮南沙國際仲裁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秘書處的職能作用,推動聯盟年度工作會議在大灣區內城市輪流舉辦,發布年度創新成果和典型案例;並協同聯盟成員機構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仲裁品牌。
數據顯示,廣州仲裁委到今年成立三十年來,共受理案件超54萬宗,總標的額超6790億元人民幣;仲裁員從1996年的40餘名,增長至目前的約2200人。現時廣州仲裁委設有5個分支機構、4個專業仲裁平台。其中,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務與數字經濟仲裁中心,成立數字貿易專家委員會,設立「元宇宙」仲裁院,審結首宗「元宇宙」虛擬財產糾紛案件,率先布局服務虛擬世界糾紛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