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在舉行設立儀式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瀚林、實習記者 鄒孟奇 北京報道)「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在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於標誌着全面抗戰開始的「七七」事變爆發原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社會科學類專題歷史紀念館,位於豐台區宛平城內,距市中心15公里,坐落在著名的盧溝橋東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國家「七五」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於198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50周年)對外開放。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這14年間的珍貴歷史文物和照片達5,000餘件,以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有關遺物和文稿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館藏抗日戰爭時期重要文獻、書刊、檔案、資料數千件。

展覽分為「綜合廳」、「日軍暴行廳」、「人民戰爭廳」和「抗日英烈廳」四部分,陳列形式採用巨幅照片、形象圖表及現場復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結合的方法組成立體空間,使觀眾產生強烈印象。英烈廳中的主題雕塑更達到了震撼心靈的效果,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

陳國基昨日在「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立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以坐落盧溝橋旁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具意義。盧溝橋是中國從局部抗戰正式展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凝聚全體中國人民團結的巨大力量,堅持戰鬥,最終洗刷多年屈辱,保家衛國的起點。盧溝橋不僅見證中華民族的巨大犧牲,更承載着中國人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取得完全勝利,促進日後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歷史。

「每次回望這段艱難卻光輝的抗戰歷史,總令我倍感激勵、感動和心潮澎湃,更為身為中華兒女深感自豪。在盧溝橋旁邊感受這份震撼,遠超書本與影像所能承載。」陳國基說。他期盼每一個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及未來更多到訪「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香港青年、學生、教師們,都能實地體驗這種愛國情懷的覺醒,並從中汲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的力量。

陳國基強調,設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初衷,並非要延續仇恨,而是引導青年人銘記歷史,進而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另外,包括港澳前輩在內的諸多先烈,為了保衛國家犧牲生命,值得當代港澳青年緬懷。「我們希望年輕人要懂得為國家未來作出貢獻,我們作為香港市民,貫徹好『一國兩制』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我相信,在這方面每個市民都應該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