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將於9月3日舉行。屆時北京天安門前,將再一次裝甲列陣,戰鷹呼嘯。隨着閱兵臨近,相關新聞熱度也隨之高漲。這次閱兵規模大、裝備新、亮點多,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對此作了詳細介紹,從講話內容中可感受到信息滿滿、信心滿滿。

這次閱兵活動仍然按照慣例,以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70分鐘,編設45個方(梯)隊。更為重要的是,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中國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也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中國軍隊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

陣容超越2015年閱兵

這次閱兵特點十分突出,既然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大閱兵,歷史內涵和現實內容就要相結合,既要緬懷歷史,牢記慘痛的戰爭歷史教訓,又要面對國際形勢的多變,強化應對現實威脅的綜合能力,同時這次閱兵更加國際化,無論是觀禮嘉賓,還是閱兵方隊,陣容完全超過了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

從武器裝備本身來看,這次閱兵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包括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這些武器裝備完全按照作戰模組進行編組,集中展示了中國軍隊體系作戰能力。尤其是新型主戰坦克充分消化吸收了俄烏衝突的經驗教訓,既要具備更強的全域機動能力,更要具備全方位防空反導能力,特別是針對無人機的襲擾。

此外,這次閱兵十分重視無人裝備的集中展示,優先遴選陸海空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受閱,比如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展示中國軍隊新域新質戰力。無人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日益增加,無論是俄烏還是中東衝突,乃至印巴衝突,無人裝備都在發揮重大作用。中國軍隊對無人裝備超前重視,很早就開始發展系列無人裝備,並在各個軍兵種強化部署戰略、戰役、戰術、單兵等無人裝備。在發展新型無人裝備的同時,中國軍隊更為重視反無人裝備的超前研發部署,包括鐳射武器、高能微波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這些都是不對稱軍事衝突的重要裝備依託。

在近期的俄烏、伊以、印巴衝突中,防空反導和遠程打擊成為制勝之關鍵,這次大閱兵也將集中亮相一批高超音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展示中國軍隊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在2019年國慶閱兵中,東風-17高超音速武器令世人驚嘆,這次閱兵更會有超越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驚喜。此外,中國版的「薩德」和「標準-3」等反導體系或將首次亮相。不僅如此,核常兼備的火箭軍導彈部隊更會攜帶先進裝備走過天安門廣場,相信還會有更多令世人驚詫的驚喜。

體現「不戰而屈人之兵」威懾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中國軍隊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也為2027年實現中國軍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三化」建設奠定充實基礎。

相較於2015年的閱兵,此次閱兵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武器裝備的國產化和體系化。10年前,受閱裝備首次按照作戰體系分為六大模組,10年後,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受閱裝備100%國產化,且84%為首次亮相。一個國家武器裝備是否具備國產化能力,關係到其戰鬥保障能力以及武器裝備的自給力。在俄烏、巴以、以伊衝突,以及印巴衝突中能看得出來,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如果具備更強的國產化能力,其可持續性戰鬥力將越強。從另外一個維度來講,武器裝備國產化能力強也是一個國家武器裝備的最大優勢。戰爭打的是保障,打的是後勤,打的是整個軍工體系,當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嚴重依賴其他國家的時候,這個國家的戰鬥力生成就變得極其有限。

緬懷歷史,牢記戰爭,否則歷史將會重演。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本次閱兵最大的意義在於體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威懾力。在中國周邊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不斷對中國進行各種各樣的挑釁,中國為地區穩定和平保持容忍克制,但需要強調的是,容忍克制並非軟弱可欺。從中國的角度,通過閱兵展示軟硬實力,能夠讓那些挑釁者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容忍克制是有限的,如果挑釁不斷加劇,中國將會以實力來說明問題。

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本次閱兵的巨大看點。建國七十多年來,中國之所以能夠獲得比較和平的國際環境,和中國軍工能力發展、軍事裝備不斷進步有莫大的關係,這恰恰是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思維的重要體現。中國愛好和平,中國希望用自己強大的軍事能力、軍工能力,以及打贏戰爭的能力來警告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和地區:中國打造強大軍事能力的初衷,就是為了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不要挑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