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編研資料。(方俊明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珠海市檔案館、金灣區檔案館聯合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證調研團隊,今天(20日)在珠海舉行「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編研資料贈閱儀式。據悉,該編研資料同步收錄了《三灶島佔據作戰》、《羅時雍回憶錄》等日文原稿圖照,全面還原日軍侵華罪證,為深入研究華東、華南抗戰史提供了珍貴的一手史料。

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原件)在珠海亮相。(方俊明攝)

據了解,《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以日本海軍「妙高」艦信號員保科德光的個人視角,真實記錄了該艦自日本佐世保軍港出發,進犯中國華東、華南沿海城市的血腥暴行。在珠海三灶島,「妙高」艦以重炮為日軍陸戰隊登陸掃清障礙。此後,日軍長期在島上駐紮,建造航空基地,推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實施奴化教育與殖民統治。

該編研資料同步收錄《三灶島佔據作戰》、《羅時雍回憶錄》等相關圖照。(方俊明攝)

日軍侵華日記記載 與中方史料形成互證

保科德光在日記中充斥着對日本侵略行徑的病態美化,將燒殺搶掠粉飾為「英雄壯舉」,以「掃蕩工作進展順利」的輕描淡寫掩蓋三灶島「萬人墳」的纍纍白骨,用「飛機轟炸十分出色」的記載映照街頭巷尾的斷壁殘垣。然而,侵略者筆下關於「暴戾的支那」、「在此陷入苦戰」等描述,恰恰折射出中國人民堅韌不屈的抗爭意志。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證調研團隊發起人劉昌言表示,此次發布的日軍侵華日記相關原件,以侵略者視角詳細記載了1937至1939年間日本海軍艦隊對中國沿海的狂轟濫炸,涉及相關的時間、地點及作戰細節等,與中方史料形成互證。「它不僅是珠海首份日軍手寫原始檔案,更為上海、廈門、汕頭、廣州、海南島等地的抗戰研究提供了『時空坐標』。」劉昌言說:「這份史料,從侵略者的視角暴露了其『戰鬥力』背後的殘暴本質,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中國軍民的英勇抗爭,從中華民族的視角印證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與堅韌。」

一批抗日戰爭史料和珍貴革命歷史檔案入館

為深化區域協作,共同守護民族記憶,珠海市檔案館還聯合中山、江門、陽江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檔案館,共同啟動了珠江口西岸「一區四市」檔案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系列活動。活動當天,現場徵集接收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支那事變從軍記章」「解放東北紀念章」等一批抗日戰爭史料和珍貴革命歷史檔案入館。

「珠海紅色檔案飛行棋」首發儀式舉行。(方俊明攝)

同時,珠海市檔案館首次推出「珠海紅色檔案飛行棋」文創作品,將珠海「香洲兵變」「萬山海戰」等經典紅色故事,革命先驅蘇兆徵、楊匏安、林偉民等紅色人物,以及承載珠海紅色記憶的重要遺址和重大歷史事件融入其中,通過「檔案+遊戲」的形式,助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