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診所都推出了遙距醫療服務。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吳健怡)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遙距醫療是指即使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相隔遙遠,仍可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進行診斷與治療。消委會昨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卻發現,4個提供服務的商家竟聲稱所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僅屬「醫生對病人的建議」,並非用於診斷或提供治療,不能視為診斷,但服務卻包括簽發醫學證明書及處方藥物。一個網上平台更聲稱能提供「文字診斷」,衞生署已將個案轉介醫委會,調查是否有西醫違反相關專業操守。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出,若透過「文字診斷」而簽發醫生紙或處方藥物,形同濫發,涉事醫生有可能涉嫌專業失德。

消委會指出,現時除了私營醫療機構及中西醫外,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監管框架和指引或未有充分考慮遙距醫療的情況。19個被檢視的醫療服務商家之中,4個聲稱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不應被視為診斷或治療,但實際上會簽發醫生紙和藥物處方,服務條款撮要更列明:「本平台醫生通過視像問診向用戶線上提供的建議或回答,均為該醫生本人對用戶的建議……不能視為診斷。由此可能引發的任何負面影響甚至損失由用戶自行負責,平台不予以負責。同時用戶在此聲明同意不會向平台及本平台的醫生提出任何性質的索賠。」

個案轉介醫委會 查有否違操守

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透露,有一個網上平台聲稱能提供文字診斷,其網站上亦有關於體重管理和治療「三高」的部分,「文字診斷存在很大問題,因為只是憑口講,究竟病人是否該名病人?提供診斷服務的又是否醫生還是其身旁護士?」衞生署已將個案轉介醫委會,以調查有否違反醫務專業操守;以及向負責人發布可能違反《不良廣告(醫藥)條例》(第 231 章)的廣告個人和公司發出書面警告。不過,目前尚未確定該網上平台是否須對所提供的文字診斷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林哲玄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文字診斷」的問診過程非常「求其」,平台更稱只要顧客答中問題便可取得藥物,形同濫發,涉事醫生有可能涉嫌專業失德。香港醫務委員會於2019年已公布《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但業界都認為內容不太理想、部分條文較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