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亨 羅湖港澳青年聯盟秘書長
全球外貿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因有政策不確定性而下滑,但對東盟、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均逾15%,其中對非洲出口同比激增42.4%。這些變化顯示,中國外貿正從「單一市場依賴」邁向「多元布局」,而新興市場已成為穩外貿、促增長的重要引擎。這一「東升西降」的趨勢,不僅重塑了全球貿易版圖,更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的內聯外通優勢與港青國際視野的結合,正成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中的關鍵鏈接。
早前第137屆廣交會的成交數據,揭示了國家貿易格局的劇變。儘管美國採購商缺席,但來自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8.89萬名境外採購商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採購商佔比達64.9%,現場意向成交逾六成由新興市場貢獻。
香港的獨特地位在貿易格局變化中愈發凸顯。更關鍵的是,香港正從「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向「價值創造者」轉型。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在風浪中展現出強大韌性,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兩成、「新三樣」產品增長12.7%、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61.5%,機電產品出口額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達60%。香港應發揮國際網絡優勢,參與內地企業在新興市場的本地化運營。不論品牌建設、數字營銷還是ESG合規,都需要兼具中西文化背景的專業人才。
綜觀各項因素,本港青年現時須把握三重機遇:
一是國家政策為港青參與新興市場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確鼓勵港青進入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2025年上半年,廣東新設外資企業超1.4萬個,其中不少為港資企業,聚焦跨境電商、綠色能源等新興賽道。港青可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進入內地企業,積累新興市場經驗後再自主創業。
二是產業升級創造了高附加值就業空間。以廣交會展示的AI技術為例,TCL將伏羲大模型應用於家電,美的推出AI全域溫控系統,這些創新需要既懂技術又熟悉國際市場的複合型人才。香港高校在AI、金融科技等領域的科研優勢,與內地製造業場景結合,催生新質生產力。
三是創業生態的完善降低了門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台,為港青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辦公空間、政策諮詢、投融資對接等。
香港青年應把握以上機會,深入了解國家,在實踐中感受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活力;香港與內地要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助力國家在貿易新格局中佔領先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