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慧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論壇上,東江縱隊司令曾生之子曾凱平分享父輩及東江縱隊的抗日歷程。1938年,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廣州岌岌可危。受中央委託,曾生會同廖承志、吳有恆等同志,籌備組建抗日武裝。身為東江人的曾生,憑藉對鄉土的熟悉,主動請纓回鄉。他帶領二三十名香港海員來到惠陽縣,在周田村組建起第一支抗日武裝——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初創時期,部隊經費匱乏。曾生變賣家中田產充作軍費,以解燃眉之急。在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的情況下,東江縱隊自力更生,自籌糧餉與武器,在東江地區民眾的支持下,從幾十人發展到萬餘人規模。
1941年香港淪陷後,曾生命令武工隊進駐香港,次年成立港九大隊。該部隊不僅在港開展游擊戰,更圓滿完成營救800餘名文化名人的任務,還救助了英國戰俘及美國飛行員,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力量。
港應傳承先輩團結精神
曾凱平表示,80年前的抗爭,彰顯了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之際的團結與擔當。如今回望歷史,更應銘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香港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傳承先輩們捨家為國、團結一致的精神,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真摯感言
東江縱隊革命戰士陳亮明和巢湘玲的女兒陳凱倫: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我參加了不少紀念活動,尤其覺得香港的這些活動辦得格外蓬勃有力,這一系列的紀念活動真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整體的動員力度、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都做得非常好,能把那段珍貴的歷史深刻地傳遞到每個人的心中,效果確實顯著。我真心希望這種熱烈的氛圍能一直持續下去,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我們也能有更多機會向他們好好介紹先輩的抗戰精神,銘記歷史,展望未來。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長惲福龍:我們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孝」和「忠」──教育他們孝順父母,忠於學校、忠於國家。我們十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雖然學校有很多非華語學生,我跟他們說,要是將來留在香港發展,就一定要會唱國歌,所以全校都會齊唱國歌。之前我們還組織了一百多人去拜祭先烈,希望他們能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先人的付出,增強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讓他們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慧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