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緣局勢持續演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出,美國關稅措施將繼續遏抑環球貿易表現,以及困擾企業信心、投資和供應鏈。然而,宏觀局勢及科技變革雖然為經濟前景帶來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卻也同時存在龐大機遇;供應鏈的整合和貿易形態的重塑亦會為香港的貿易、航運、金融以至專業服務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他深信如能抓緊機會,將本港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模式與新興模式交替之間所產生的張力,轉化為加促經濟升級轉型的助力,將為本港創造新的增長點。
陳茂波以出口貿易為例指出,在地緣政治和關稅戰正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和供應鏈布局的背景下,本港作為貨物的中轉港,最近幾個月的商品貿易均錄得按年雙位數百分比的增長,反映轉變中的國際貿易格局,特別是區域貿易合作深化帶來的機遇。其中,今年上半年香港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整體貨物出口增幅分別逾50%及30%;從該兩個地方進口的貨值亦分別增長約70%及30%。
陳茂波亦指出,大宗商品特別是有色金屬,對全球各國的工業和產業發展舉足輕重,也支撐着全球一半的航運貨量,「我國作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大國,也是有色金屬的消費和生產大國,在全球金屬產業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當前的地緣政局下,如何提升國家以至區域有色金屬供應的穩定性和韌性,具有戰略意義。」
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陳茂波指相關工作正穩步推進。今年1月,香港成功加入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全球倉庫和交割網絡,把國家和全球最活躍的金屬交易市場更緊密地連接起來,至今8個獲批認可倉庫已全數投入營運;至本月初已有逾8,000噸LME註冊倉單支持LME合約交割。
陳茂波指出,大宗商品在港的貿易和交割活動除了增加對相關航運服務的需求,亦帶動貿易融資、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沖和衍生工具等金融服務的發展。特區政府已成立專責小組,檢視與黃金金融交易相關的各個範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包括支持實體的黃金交割,將在年內公布有關方案。
不斷開拓新業務領域和增長點
陳茂波強調,從國際貿易格局的重塑與整合,到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加速搭建與深化發展的過程中,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優勢愈見明顯,只要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增長點,繼續發揮好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定能為本港經濟持續發展開拓更廣闊前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