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對港交所中期純利預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港交所(0388)周三(20日)公布中期業績。受惠於「北水」大舉流入(上半年淨流入7,312億元創新高,相當於去年全年淨買入91%),以及IPO活動復甦帶動,市場料港交所中期純利介乎80億至83.77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30.6%至36.8%,以中位數81.43億元計,也有32.9%升幅。今年上半年港股交投持續活躍,日均成交額達2,40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18%,是市場看好其中期業績之重要依據。

瑞銀最看好 半年估賺83.77億

在一眾券商中,以瑞銀對港交所最為看好,預期該行中期純利達到83.77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36.8%。大摩亦預期港交所中期純利增34.4%。美銀則預計,港交所中期只錄得80億元純利,同比增幅30.6%,是各間券商中最保守。美銀指出,上半年港交所的IPO及上市後集資總額,分別達到1,070億及1,740億元,大幅高於去年同期的130億及530億元,是港交所預期純利大增逾三成的主因。

花旗則認為,港交所業績佳,主要受惠於港股次季日均成交額達2,380億元,按季雖微跌2%,但按年則勁增95%。此外,截至6月底,本港IPO申請數量達207宗,較2025年3月的120宗顯著增加,也成為刺激港交所盈利增長因素之一。

中金:市場機制改革成增長動力

中金的報告認為,港股的成交活躍度是資本市場深度的重要衡量指標,亦是交易所、券商等重要收入來源。受益於市場機制改革,當前港股資產與資金結構已較過往「傳統行業主導、境外機構主導」的格局發生顯著改變。中金認為,「資產+資金」的持續變革,有望從資產體量、估值、換手率3個方面,推動港股成交進一步成長,進而推動港股相關股份跑出。

該行認為,長遠而言,「A+H」上市與中概股潛在回流,使優質上市資源進一步集中於港股,「新經濟股」的權重提升,也有助港股估值及換手率。另外,「北水湧入+散戶交易」雙驅動,同樣會刺激港股的換手率上升,而流動性的持續改善,有望推動港交所的盈利彈性與長期增長空間。

高盛:關注衍生產品成交停滯

不過,高盛的報告則指出,近期「港股通」南向資金買入的速度有所放緩,同時,衍生產品市場表現相對平淡,相關產品的日均成交量增長停滯,年內至今按年增長僅約11%,低於歷史平均增速。加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衍生產品在年內更只錄3%的年增長率,較2023至2024年的雙位數增幅明顯放緩,故該行只將港交所的目標價,由原先450元升至500元,較該股上周五收市價只有不足14%的上升空間。

港交所上周五收報439.4元,升0.046%。

投行對港交所中期純利預測

券商     純利預測 按年變幅 

瑞銀     83.77億元 +36.8% 

摩根士丹利  82.33億元 +34.4% 

中金     81.98億元 +33.8% 

高盛     81.46億元 +33% 

摩通     81.40億元 +32.9% 

國泰海通証券 80.92億元 +32.1% 

花旗     80.77億元 +31.9% 

美銀     80億元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