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腸胃及肝臟科的權威專家指出,曾有海外藥廠因誤解香港的臨床試驗審批效率,結果轉投其他地區進行研究,導致雙方洽談近兩年的合作要終止,反映外界對香港審批流程可能存在誤解,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可作為一個協作平台,令外界清晰了解香港的審批程序和效率,除能夠推動創新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外,亦有助吸引全球頂尖藥企和研發機構落戶香港,為亞太乃至全球患者帶來更前沿的醫療解決方案。

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腸胃肝臟科主管兼講座教授袁孟峰在訪問中分享其親身經歷,他曾與一間海外藥廠進行長達兩年的藥物基因研究合作談判,最終卻因對方聽信醫藥受託研究機構(CRO)的資訊,誤以為香港倫理委員會的審批程序過於耗時,最終轉而選擇與其他地區合作,「我曾極力澄清事實並非如此,但已無法挽回。」他言談間難掩惋惜,坦言此經歷凸顯香港亟需建立高效及透明的國際化臨床試驗服務平台,增進國際藥企對香港的了解。

指港具獨特優勢 利招特定病患群體

他指出,香港具有其獨特優勢,包括現時大部分尖端藥廠也聚焦內地市場,研究的多為亞太區高發病種,而香港憑藉其國際化醫療體系與密集人口,有利招募特定病患群體,「在香港,某些臨床試驗可能只需半年時間,就能招募到所有需要的病人,但在國外,同類試驗可能耗時數倍之久。」他深信,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將成為香港晉身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加速器」,全方位提升臨床試驗能力,推動創新生物醫藥成果轉化。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行政總裁張文勇指出,試驗所的戰略定位與運作模式,強調香港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國際化的醫療體系、成熟的監管制度,以及作為大灣區門戶樞紐的地理位置,這些條件極有利開展高質素的研究,最終惠及患者並促進產業發展。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成為一塊強力『磁石』,將香港寶貴的臨床試驗資源全面統籌整合,打造一個支援研發的一站式平台。」他表示,國際藥企或研究機構未來只需通過臨床試驗所單一窗口,可以由臨床試驗所為他們主動協調聯絡不同的臨床試驗機構,包括兩所大學的臨床試驗中心、醫管局旗下43間公立醫院,以及其他私營醫療機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