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企業發展顧問組(金融界別) 成員、IDA愛達聯合創始人 李凱翔

加密貨幣熱潮正席捲全球。比特幣(Bitcoin)價格近日飆升至124,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以太幣(Ethereum)也一度逼近4,800美元的峰值。比特幣和以太幣為何如此吸引投資者?香港又如何在這場熱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比特幣自2009年面世以來,因為其固定2,100 萬枚的總量設計,被譽為「數字黃金」,更被部分投資者用作對抗通脹的重要投資工具。對於香港的高淨值人士和機構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的稀缺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尤具吸引力。這些投資者希望通過比特幣實現資產多元化,以應對全球經濟波動。然而比特幣面對可擴展性問題。比特幣始於2009年,創始人並沒有預料它會成為全球性現象。比特幣網絡平均每個區塊創建時間為10分鐘,原始區塊大小限制為1兆字節,代表處理交易數量有所限制,成為比特幣應用的瓶頸。

以太幣應用料邁新階段

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的技術標準由以太坊基金會制訂,因此可以與時並進。以太坊通過智能合約技術,成為數位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代幣以太幣(ETH)在投資和應用層面大放異彩,特別是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領域。這些創新為香港的創業者和藝術家開闢了全新的機遇。例如,本地創作者可以利用以太坊平台發行NFT,吸引全球收藏家的關注。DeFi平台則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創新融資的管道。

自2022年以太坊完成向權益證明(PoS)機制的轉型以來,吸引了更多重視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者及投資者。預計到2025年,技術升級將進一步提升以太坊的效率,鞏固其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地位。香港作為全球首個推出以太坊ETF的市場,今年吸引資金達32億美元。Sharp Link Gaming最近更斥資2.95億美元加持以太幣,總持幣量超過43.8萬枚,顯示以太坊的長期潛力對本地科技與創意產業的重要性。

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是比特幣和以太幣價格創新高的關鍵動力。根據數據顯示,67%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由機構持有,遠高於散戶投資者的37%。在香港,ETF的推出為財富管理公司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參與方式,無需深入技術細節即可涉足加密貨幣市場。

加密貨幣波動巨大 存集中化風險

然而,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熱也伴隨着挑戰。價格波動劇烈仍是加密貨幣的顯著特徵。例如,2022年的市場低谷曾令比特幣價格暴跌80%,這提醒香港投資者在熱潮中需保持冷靜。市場集中化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五大持有者控制了約3.7%比特幣總量,可能對價格穩定性產生影響。此外,全球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波及香港市場。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政策可能會對香港投資者產生間接影響。香港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香港證監會的指引,以確保合規參與加密貨幣市場。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