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高山劇場劇院將排期公演5個經典折子戲,今次聯合擔演的粵劇紅伶在粵劇圈各有崗位,有文武生梁兆明、粵劇藝術推廣大使張寶華、來自湛江孔雀劇團的楊小漫,以及新進文武生譚穎倫及演藝經驗豐富的裴駿軒。
五個公演劇目都有豐富戲曲情節及動聽唱曲,包括︰譚穎倫與裴駿軒雙生合演《梁祝》的精彩折子戲《十八相送》、梁兆明與張寶華合演描述李後主小周后悲慘餘生的《南唐殘夢》、裴駿軒與楊小漫合演劉備過江招親贏得美人歸的《鸞鳳和鳴喜歸旋》;譚穎倫與張寶華合演的《瓊蓮公主之聽曲》,是改編民間傳奇《張羽煮海》的前奏——張羽與龍公主瓊蓮初會的情節;第5個折子戲《忠義守危城》,是由梁兆明與楊小漫演繹忠義將軍孫承宗及夫人守危城的情節。
為演出盡心盡力
演出者張寶華開創朗暉粵劇團多年,劇團附屬有兒童少年劇團及基功訓練班,多年來熱心粵劇的社區推廣,參與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是統籌好手。
今回訪問張寶華談及統籌折子戲專場的心得時,她說︰「現時香港的消費市場很難估計,劇場營運相當困難,雖是壞的環境,但對於愛演戲的紅伶來說是一項挑戰,我們的生活、生命意義來自不斷的演出,所以我們都會盡可能發掘演出的機會。」
粵劇演員最理想是恒常有演出,張寶華說︰「我們這一群演出者,平時各有工作、平時演出節目多為班主們的安排,其實我們每年都會找個演出平台,例如『紅伶戲寶會知音2025』,選演自己喜愛的劇目,也是市場上受歡迎的劇目,這樣的折子戲專場,營運費用不必太龐大。」
張寶華指負責統籌的陳麗君時常和她參與康文署主辦的社區文化推廣活動,近年記者常有看他們協辦、並行之有年的「十八有藝」的學員結業演出,看數十位未學過粵劇基功的學員中規中矩的表演,不由地衷心稱讚擔任這個計劃的導師們—陳麗君、張寶華、裴駿軒付出的努力,及其精神可嘉。 ●文︰岑美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