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在報章看到一則消息,報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和太太郭晶晶到貴州黔南州三都自治縣同貴陽市,考察當地基層體校發展、教練培訓體系及青少年運動員培養現狀。曾身為國家隊運動員的郭晶晶指出競技體育的穩定性取決於基層訓練質量,她建議建立機制,讓具實戰經驗的退役運動員到基層發掘有潛質的年輕運動員,為省隊及國家隊輸送人才。他們的第一站是黔南州聯合體校三都跳水基地,基地現時有16名運動員受訓,都是五六歲,目前唯一的教練是游水運動員出身的李勝東,霍啟剛認為這反映基層教練配對問題,而問題也不限於跳水項目。

郭晶晶結合自己的經歷,強調基層教練的重要性,基層教練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一個好的基層教練,能夠發掘孩子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興趣,為他們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因此,只有基層教練的水平提高了,才能讓更多有天賦的孩子被發現、被培養,從而為中國體育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基層教練,是體育事業的基石,他們承載着孩子們的夢想,也承載着國家體育發展的希望。

我在本年2月和3月先後發表的《香港粵劇訓練的四層結構》和《良好基礎有賴專業培訓》兩篇文章裏,指出本地粵劇的人才培訓最基層是非正規的社區訓練,最常見是坊間開辦的青少年粵劇培訓班,除了教授基本動作外,為了增加兒童學習的興趣,多以折子戲作教材,花在基功練習的時數較少,基本功自然不夠扎實。因為這個根本原因,就算過去20多年香港藝術發展局和粵劇發展基金一直向粵劇界或教育界的少年粵劇培訓工作提供資助,仍惹來業界的不少負評。我認為成效不彰的原因是受制於本地教育制度,少年根本沒時間接受專業培訓和鍛煉。

根據我看到的那則消息,為了解決基層教練的素質,澳門霍英東基金會將聯同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合力發起「強基計劃」,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希望推動這項「計劃」,通過教練培訓、國際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層教練專業能力。我覺得本地粵劇界可以參考「強基計劃」,訓練專業的基層導師,由他們發掘具潛質的幼童,並打下扎實的基礎。政府也要撥出部分資源資助有潛質的少年入讀內地中專戲曲學校,接受6年的全日制培訓。此外,可考慮委託內地戲曲學校開辦銜接本地戲曲學院課程的中專課程,讓青少年有機會打好基礎。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