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已有不少牙齒脫落,但她嫌貴都不肯睇牙醫鑲牙。」不少長者隨着年齡增長,牙齒均出現不同的健康問題,陳先生的80多歲母親因為患上牙周病,牙齒相繼脫落,現靠左右兩邊牙齒咀嚼食物,他曾勸其鑲假牙,但母親多次拒絕,稱現時進食沒有問題,無須花費有關金錢。陳先生坦言,不少長者也有同類心態,特區政府的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有助長者處理牙齒問題,但其母親並非長者生活津貼或其他社署資助計劃的受惠人,不屬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服務對象,期望能放寬有關條件,令更多長者受惠。
知慳識儉 嫌貴拒鑲牙
陳先生表示,他的母親上下顎已有多顆牙齒脫落,現以左右兩邊的牙齒咀嚼食物,「我們都要買一些軟餐給她食用,她表示現時進食沒有大問題。」不過,他表示母親剩餘的牙齒亦可能有鬆脫問題,故以往已多次叫母親向牙醫求診修補剩下的牙齒,並鑲回一些假牙,「估計補牙及鑲活動假牙,費用也應該要數萬元,我與胞弟已表示會出錢,但母親就是不肯。」
他解釋,其母親一向「知慳識儉」,對於要花錢難免感到肉痛,「她說現時只用左右兩邊的牙齒也能夠進食,且自己年紀這麼大,不怕沒有門牙等會影響儀容,又說除非所有牙也脫落,才考慮是否鑲活動假牙。」
陳先生認同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能夠令不少長者受惠,但由於他與胞弟每月也給母親家用,故母親只有領取高齡津貼,沒有申領需要入息及資產審查的長者生活津貼,亦非社署其他資助項目的受惠人,因此也未能參與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以獲資助處理牙齒問題,「我理解這個計劃主要是協助基層有需要人士,其他人不應爭奪有關資源,但總會有一些未符合資格但亦無法承擔高昂牙科服務收費的長者,希望政府也考慮在資源充足下稍為放寬資格,讓更多長者受惠。」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