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日宣布,將於明年1月1日起擴大「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服務對象與範圍,以進一步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更多預防性和治療性的資助牙科服務。此舉充分展現特區政府完善牙科服務「做窄做深」的決心,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利民德政。支援計劃的強化回應社會對多元牙科服務的需求,有助於更全面深入地幫助市民克服牙科疾病的挑戰,讓更多有需要的群體受惠。未來可積極促進公私營協作,提升牙科服務供給,更好惠及和便利有需要人士。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自今年5月推出以來,成效顯著。截至8月6日,已有1,892名合資格人士接受資助牙科服務,其中包括2,549次補牙服務和906次拔牙服務,補牙與拔牙的比例約為三比一。這一數據反映計劃成功引導服務使用者在牙醫建議下優先保存牙齒,而非簡單拔除,完全符合特區政府「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口腔健康目標,不僅提升了市民的口腔健康水平,也體現了計劃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此次計劃的強化,新增了洗牙、根管治療(杜牙根)、移除牙橋或牙冠及鑲配活動假牙等服務,正是回應了計劃推出時社會各界的建議與期望。尤其是根管治療和鑲配假牙服務,直接針對弱勢群體長期以來的迫切需求,解決了他們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適當治療的問題。這種從善如流、急市民所需的調整,彰顯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不僅聆聽了民意,更迅速付諸行動,將社會期望轉化為具體政策。
這次計劃的另一重要調整在於,將接替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並將服務擴展至無家者,預留約2億元,預計讓4萬人受惠。過去,類似計劃多聚焦於長者,而此次調整將更聚焦地讓更多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能夠受惠。透過非政府組織的轉介網絡,讓無家者即使未能提供符合參加資格所需的經濟證明,也能夠獲得所需的牙科服務。這不僅體現了社會的包容性,更展現了特區政府對弱勢社群的關懷,以及「做窄做深」的策略——將資源精準投向最有需要的人群。這種聚焦弱勢、擴大覆蓋面的做法,無疑是計劃設計的一大提升。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昨日表示,未來將檢討計劃成效,並探討邀請更多社福機構及私家醫生參與。這一方向正確,值得積極跟進。目前,本港弱勢社群的牙科服務供不應求,而私營牙醫的參與能夠有效彌補公共服務的不足,尤其計劃擴大服務範圍後,需求勢必增加,更需要更多服務點來照顧、滿足行動不便的長者和「手停口停」的打工仔等不同人士的多元需要。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強化,是特區政府完善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一步。從擴大服務範圍到到吸納私營力量,每一步都體現了特區政府務實有為、積極進取的施政作風,這不僅是醫療政策的進步,更是社會公平與關懷的具體實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