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2025/26新樂季即將於9月開幕,本樂季,才華洋溢的芬蘭指揮貝托祺(Tarmo Peltokoski)將擔任候任音樂總監,為其2026/27樂季起正式出任港樂新音樂總監作熱身。
這位有着「百年一遇天才」盛譽的年輕指揮有着微鬈的頭髮、腼腆的笑容,與偶爾不經意流露的黑色幽默。今年25歲的他笑言從清冷的芬蘭到炎熱的香港工作,最搞不定的是潮濕的天氣,最大的挑戰則是倒時差。問他帶來什麼「芬蘭味道」,「嗯……」這個停頓有點長,「芬蘭人都不喜歡說話。」
……好的,一切盡在音樂中。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香港管弦樂團提供 場地提供:香港麗晶酒店
早前,港樂2024/25樂季閉幕前,貝托祺聯同樂團與著名鋼琴家約臣兄弟(The Jussen brothers)一起帶來了《佩多高斯基的華格納》音樂會,也是在這場音樂會中,Tarmo Peltokoski的新中文名「貝托祺」首次亮相。音樂會上半場由約臣兄弟領銜帶來聖桑的《動物嘉年華》,下半場則是荷蘭作曲家利夫格(Henk de Vlieger)操刀改編的華格納《指環》,十多個小時的原作被濃縮為一個多小時,仍不失張力。
「這首曲子是為港樂再上一任總監艾度·迪華特所創作的,曾經在2008年時演出過。」貝托祺說道。在他看來,把《動物嘉年華》與《指環》放在同一場音樂會中,看起來是個奇怪的搭配,實際上卻別有趣味。「我一直覺得《指環》本身就像是一場『動物嘉年華』,只不過它是眾神、巨人、矮人、巨龍、會說話的鳥、水妖等等的狂歡。整場演出前半部輕鬆短小、趣味盎然,後半部則厚重深沉、分量十足。」
11歲瘋狂迷上華格納
華格納可謂是貝托祺的「老朋友」了,他曾不只一次表達過這位音樂巨人對自己的影響。而3年前,年僅22歲的他就完成了自己的首個《指環》四部曲演出,驚艷樂壇。
「我11歲那年在YouTube上偶然發現了華格納的音樂,從此徹底着迷,瘋狂愛上他所有的作品。」00後世代邂逅老靈魂,已經是在數碼世界,「從那時起,我就踏上了一段與華格納音樂相伴終生的旅程。對我來說,一切都源於此,這幾乎成為了我的全部。」
「我的一切,都與華格納有關。」貝托祺篤定地說,「在那個年紀,還是孩子的我單純地沉浸在那個幻想世界中。你知道嗎,我真的很想成為齊格飛,揮舞神劍;我也幻想過屠龍,可惜找不到一條真龍(笑)。孩子就喜歡這些童話般的故事,而直到今天,我仍然想活在那樣的世界裏。這也是我們如此癡迷《魔戒》這類作品的原因——它們都深受華格納的影響,就連迪士尼也從中獲取過靈感。我始終喜愛奇幻童話故事,它們讓我重返童年,不斷回味那些傳奇的瞬間。」
近年來,港樂不斷挑戰自身駕馭華格納音樂的能力,也曾因《指環》系列唱片獲頒《留聲機》雜誌的年度管弦樂團大獎。貝托祺稱讚港樂的銅管部實力非凡,在演奏相應篇章時尤其令人欣喜。這次他與港樂合作演繹華格納,則在音色的明暗與層次上下細膩功夫打磨,是令人愉快的旅程。
力圖展現新鮮曲目
至於2025/26新樂季將與港樂合作什麼新曲目?貝托祺表示,新樂季的合作曲目不會過於厚重,反而充滿新鮮。
例如今年12月的《貝托祺與郎朗》音樂會中,他將攜手樂團演繹來自家鄉芬蘭的著名作曲家西貝遼士的《藍敏凱寧組曲》。「這部作品在芬蘭或北歐以外地區甚少被演奏,作為西貝遼士的早期作品,我猜樂團成員也未必熟悉(當然也可能有人非常了解),但在這個地區,它絕對算是冷門的佳作。如果樂團很久沒演奏過甚至從未接觸過它,那這次演繹就將成為一次全新的探索。我們正努力打磨它。」至於明年4月,貝托祺將與樂團合作蕭斯達高維契的第十一交響曲。「上次我和港樂合作的是蕭氏的第十交響曲。樂團對蕭氏的風格很熟悉,但對這部具體的作品演繹會如何呢?請大家拭目以待。」新樂季的閉幕演出則將帶來佛漢威廉士氣勢磅礡的《海之交響曲》,作品以惠特曼的詩篇譜曲,女高音坎睿思(Chen Reiss)、男中低音舒恩(Andre Schuen)、港樂合唱團、倫敦愛樂合唱團將與港樂攜手,在宏偉的航程中,追問人類與大海之間的關係。而這首貝托祺口中全球範圍內都屬罕見的小眾樂曲,幾乎對所有的聽眾而言都會是嶄新發現。
問貝托祺,如果要在遺珠《藍敏凱寧組曲》外再向觀眾推薦另外一首西貝遼士,他最心水的曲目是什麼?「第四交響曲絕對值得一聽!」他毫不猶豫地說,表示的確被作品的深邃黑暗所吸引,「它會徹底顛覆所有人的認知與期待,它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也許,再下一個樂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