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公布2025年第二季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比上一季再降0.2年至5.1年,是2018年第一季以來最低。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努力回收公屋單位、增建「簡約公屋」,在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發揮顯著作用。特區政府再接再厲,以新思維增加公屋供應,早日達至行政長官李家超定下的4.5年輪候時間的目標,讓更多市民可以安居樂業。
許多公屋輪候者都是居於不適切居所,他們都經常引頸以盼,可以早日入住公屋,改善生活條件,並能讓下一代有更多機會奮發上進。近年來公屋輪候隊伍狀況令人關注,申請者一度要等候6.1年才可「上樓」。特首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要將輪候時間「封頂」,在2026-2027年度將公屋輪候時間降至約四年半。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多管齊下增加公屋供應。在傳統公屋方面,特區政府加快覓地,又採用「組裝合成」等新建築法,節省公屋建造的工期與成本。在政策方面,房屋局聯同房委會加強回收公屋,包括打擊濫用公屋及優化「富戶政策」,由2022年7月到今年6月底,特區政府已收回約9,000個單位,成效得到社會普遍認同。
更值得留意的是,特區政府開創新舉措,興建「簡約公屋」,今年將有約9,500個單位落成入伙。「簡約公屋」為正在輪候傳統公屋的不適切居所居民提供過渡性住所,為他們提供多一個擺脫惡劣生活環境的選擇,對紓緩公屋輪候的緊張情況有實質作用。入住「簡約公屋」,也可為居民節省租住私人樓宇的高昂租金,騰出更多資源滿足其他生活所需。
與上一季度情況相比,公屋一般申請者與2020年9月底最高位的156,400宗比較,下降26%,而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與2015年12月底最高位的143,700宗比較,更下降40%。申請公屋宗數持續減少,反映回收公屋單位、增建「簡約公屋」發揮增加供應、分流需求的作用,令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持續縮短。
特區政府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對於降低公屋輪候時間所作出的努力,社會有目共睹。社會樂見特區政府按照正確方向積極作為,持續增加供應,讓輪候公屋人士、特別是居住在惡劣居所的基層市民盡快「上樓」,減輕長時間輪候之苦。
本屆特區政府重視關心居住問題,下決心、用行動破解深層次矛盾。對於仍居住在「劏房」的市民,特區政府推出簡樸房,力求穩定有序告別「劏房」。《簡樸房條例》有望在本年度立法會通過,讓基層居民可以有較適切的居所,並配合傳統公屋、簡約公屋,多管齊下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