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時間回落至5.1年,較上任前最高位縮短一年。 資料圖片
近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年)

今屆香港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推出的簡約公屋項目,已從最新公屋輪候數字顯現成效。香港房委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之前的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由3月底的5.3年微升至5.4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3年升至3.5年。若連同簡約公屋合併計算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分別由5.3年降至5.1年,以及由3.3年降至3.1年。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最新一般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是2018年第一季以來的最低位,對比今屆特區政府上任前的最高6.1年更縮短了整整一年。簡約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則為2.3年,可見簡約公屋能快速回應急需改善居住環境的申請者的需要,並相信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會逐步下降。●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數字顯示,今年第二季共約4,900宗一般申請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前者約佔3,000宗,當中長者一人申請佔約410宗。在同一季度,獲編配入住傳統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360宗。

房委會指出,隨着陸續有新的公屋項目落成以及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效,再加上居屋及綠置居項目入伙,不少公屋租戶因購買資助出售單位而騰出其公屋單位,加快公屋流轉,輪候公屋的一般申請者數目進一步下降。

今年6月底,約有11.6萬宗及8.6萬宗一般公屋及非長者一人申請,分別較最高位的15.6萬宗及14.4萬宗明顯下降26%及40%。

何永賢:簡約公屋發揮填補缺口作用

何永賢昨日在社交平台指出,由於今年第二季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的約3,000宗申請中,有2,900個屬位處市區的回收公屋單位,令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輕微上升0.1年。她進一步解釋:「消化市區的申請時,輪候時間便會上升,因為等市區公屋會比新界的時間長大約兩年。」

她強調,簡約公屋明顯發揮填補缺口、紓緩短期供應不足的重要作用,讓公屋申請者可以更快速、更省錢地改善生活環境,甚至可開始有自己的儲蓄。

她以今年6月30日開始分階段入伙的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為例指出,已收鎖匙的約1,550戶居民中,約70%原本居於不適切住房。房屋局資料顯示,該項目約2,100個住戶已於6月中全面入伙。至於第二個落成、首個位於市區的牛頭角彩興路項目亦已於6月30日開始陸續供住戶入伙,截至本月4日已有約1,280戶收了鎖匙。

簡約公屋第一期4,440個單位已於去6月開始接受申請,第二期約5,060個單位亦已於今年2月24日起接受申請。截至上月底,房屋局合共收到近22,220份。

房屋局至今已批出四份簡約公屋營運及管理服務合約,並正在評審第五及第六份營運及管理服務合約的標書。

何永賢相信隨着有更多項目落成,能更快幫助有需要家庭脫離困境,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讓他們可在房屋階梯改善生活、上進上流。特區政府會繼續興建公屋,並積極推展餘下的簡約公屋項目,預計今年全年共有9,500個相關單位陸續落成入伙,逐步邁向在2027/28年度前完成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目標,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回落至4.5年的目標亦維持不變。

議員:基層居住環境獲改善

房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回應指出,最新數字反映簡約公屋政策成效顯著,有效幫助輪候公屋的市民脫離不適切居所,改善生活環境及居住質素。他認為,相對於傳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綜合輪候時間更能全面反映政府房屋政策的實際成效,數字下降顯示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已獲持續改善。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亦指出,傳統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回升只屬技術性反彈,相信在公屋落成量將穩步上升、簡約公屋陸續投入服務,以及公屋流轉有所加快下,輪候時間長期下降趨勢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