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筆者三十多年從事金融業的生涯中,最難忘的是親身經歷了發生於1997及1998年香港歷史上最大的金融風暴。這次衝擊來自外部,主要是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風暴𦘦始於泰國,再蔓延至全球各地,包括印尼及韓國。量子基金在3月2日開始沽售泰銖,泰國被迫在1997年7月2日放棄固定匯率。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17%,部分對外開放的東南亞國家貨幣(如印尼盾)也受到波及。當年8月,筆者到紐約公幹,從電視上獲悉香港聯繫匯率受到衝擊,港元拆息(HIBOR)升近20%,已感到事態不尋常。
1997年10月,對沖基金一眾大鱷已將矛頭對準香港。他們累積大量港元及恒生期指空倉,並製造大量利淡香港的言論。他們隨即狙擊港元,並沽空港股,港元同業拆息隨即飆升,10月23日的隔夜拆息一度攀上300%,股市急挫。
我當時是一個銀行的財務主管,每天早上很早便回到辦公室,隨即將路透社的最近金融信息及銀行的整體頭寸情況編成簡報呈送總經理,由他部署當天的應變措施。當天的這次衝擊在金管局的強力干預下被擊退,但高息率環境令香港經濟受重創。
「官鱷大戰」取勝之道堪借鑒
1998年8月,以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炒家重來,他們以跨市場操控的手段,利用股市和期貨市場來動搖貨幣發行局制度。這次金管局嚴陣以待,動用1,200億元在股票市場買入恒生指數成份股,托住恒生指數,這就是後來港人津津樂道的「官鱷大戰」,戰況十分激烈。經過半個月的驚濤駭浪,由於俄羅斯政局出現不穩,盧布及債券大跌,令量子基金在俄羅斯的投資蒙受重大損失。在「火燒後欄」的情況下,量子基金被迫從香港撤走,香港轉危為安。
在這次經歷,我上了人生寳貴一課。香港得以擊退國際大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特區政府「善藏其餘」,在歷年積累了豐厚的財政及外匯儲備。此外,中央政府亦給予強力支持。因此無論是社會及個人,一定要居安思危,留有寬餘以應付將來的不時之需,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從容邁步在征途上。
今天,香港亦宜汲取以前的寶貴經驗,量入為出,守住我們的財政儲備,以策萬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