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各大科技公司加速AI「軍備競賽」,Google、微軟、亞馬遜和Meta今年預計將在資本支出上投入近4,000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主要用於建設AI基礎設施。《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一數字超過歐盟去年的國防開支,推動公司股價創新高,正在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然而員工卻成為公司發展的犧牲品。
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預計,這些公司於2025年至2028年,在芯片、伺服器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將達到2.9萬億美元(約22.7萬億港元)。摩根士丹利表示,這些投資將在今年和明年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貢獻0.5個百分點。
英偉達微軟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
在AI熱潮推動下,部分公司的股價升至歷史高位。英偉達(Nvidia)股價今年累計上漲逾28%,並在7月成為首家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約31.4萬億港元)的企業,之後微軟亦在同月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分析稱,企業大舉投資AI,是因其有望重塑利潤豐厚的科技市場,大科企都希望躋身AI領導者的行列。
然而AI需要密集的數據處理,科企被迫斥巨資興建新數據中心。摩根士丹利稱,企業已沒有足夠現金支撐龐大的AI基礎設施需求,融資缺口預計達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令員工成為犧牲品。裁員追蹤網站Layoffs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已有近10萬名員工被解僱,當中包括工作遭AI取代的軟件工程師。
知名投資機構D.A. Davidson的分析師盧里亞表示,AI投資對利潤率造成巨大衝擊,科企削減成本是為減輕衝擊。盧里亞認為,企業利潤增長未有跟上支出狂潮的步伐,但他仍相信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將證明這些支出是合理的。有投資者則警告,AI熱潮儼然成為一場投機狂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