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桐山
「記協」近日陷入前所未有的治理危機:今年6月剛完成最低門檻的5人執委會改選,僅一個月後便因1名執委辭任被迫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而原定8月16日的補選執委,候選人竟僅1人。這場「執委荒」的荒誕劇,暴露出「記協」在政治立場、組織公信力與行業代表性上的全面崩塌。當一個曾自詡為「新聞界良心」的組織,連執委都無人願當,其存在的合理性早已名存實亡。
「記協」的執委會補選,本應是組織自我更新的常規程序,卻因「候選人短缺」演變成一場鬧劇。根據記協章程,執委會最低需5人組成,但今年6月改選時,參選人數已從往屆的15人銳減至5人,且選後即有2人辭任。至8月,因1名執委辭職,執委會再度陷入「法定人數不足」的困境,被迫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將上屆執委任期延長至補選完成。更荒謬的是,8月16日的補選僅1人參選,即使通過,執委會仍維持5人「最低配置」,任何一人缺席即可能導致會務停擺。
這種「執委荒」並非偶然。「記協」全額會員從2024年的232人減至2025年的215人,欠費會員達73人,連同附屬會員總數較上屆減少15人。會員流失的背後,是對記協的信任崩塌——當組織連執委都無人願當,何談代表行業利益、推動專業發展?
「記協」的衰落,根植於其長期被反中亂港勢力把持的政治底色。2019年「黑暴」期間,記協公然包庇暴徒,將「人人都是記者」作為掩護,向參與暴亂的青少年發放「記協證」,甚至聯合「學生動源」等組織煽動「抗爭」。時任主席陳朗昇多次在警方記者會上搗亂。
「記協」的「政治掛帥」更體現在其與外部勢力的勾連。執委張皓明所屬的「Justice Centre Hong Kong」曾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資助,而NED正是策動其他國家「顏色革命」的「黑金」組織。2024年改選中,當選執委的詹姆斯(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曾發文惡毒攻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為「惡法」,並妄稱「香港未來已不再樂觀」。當一個記者組織的核心成員公然為外部勢力代言,其「专业性」早已沦为政治操弄的遮羞布。
「記協」的衰落,是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必然結果。當一個組織將政治立場置於專業操守之上,將外部勢力的黑金置於行業利益之前,其滅亡只是時間問題。2025年的執委補選鬧劇,不過是其長期積弊的集中爆發——會員流失、執委難求、財務混亂、公信力崩塌,「記協」早已失去作為新聞行業組織的基本功能。
香港不需要一個只會搞政治、不敢面對陽光的「伪記者團體」。與其苟延殘喘、貽笑大方,不如早日退場,將資源與空間留給真正服務行業、推動專業發展的新聞組織。「記協」的終局,恰是香港社會走向良政善治的注腳:任何試圖破壞國家安全、煽動社會對立的勢力,終將被歷史淘汰。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