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內地近日推出兩項財政貼息政策,提振消費、擴大內需。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財政部副部長廖岷1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兩項貼息政策將財政金融政策的着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被稱之為消費貸款領域的又一次「國補」。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接受本網採訪表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核心邏輯清晰,前者聚焦供給端,通過貼息方式為重點服務行業的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支持,降低其運營成本。後者瞄準消費端,針對消費者通過消費金融獲取貸款的需求實施貼息,直接減輕居民消費負擔。同步降低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與居民消費信貸成本,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注入新動能。
兩項貼息政策分別設有明確的實施期限,同時亦提到「政策到期後,可視實施效果研究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範圍。」周密指出,由於此前未有同類政策大規模落地,其實際效果、影響範圍及改進空間需通過實踐觀察驗證。一年周期既為政策效果評估提供基礎窗口,也為後續優化積累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市場的超大規模與多樣化需求,為政策探索提供了廣闊空間。從供給端看,政策重點支持服務業經營主體的基礎設施投入與能力建設;從消費端看,政策通過提升可支配收入規模、降低消費成本,緩解消費者對大宗消費的顧慮。供需兩側同步發力,有望推動供需關係更高效銜接,促進消費市場整體活躍度提升。
在個人消費貸貼息領域,政策明確將家用汽車、養老生育等七大領域列為重點。周密表示,這些領域都是消費者具有強烈需求的領域,政策通過金融手段降低消費門檻,不僅直接拉動相關商品與服務的消費規模,更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近期內地刺激消費政策頻出,從以舊換新「國補」政策,到育兒補貼、免費學前教育,再到雙貼息政策,對促內需拉動效果明顯。周密表示,不同措施針對消費鏈條的不同環節形成互補,一系列政策形成「組合拳」,這種多維度政策協同,既提升消費者意願與能力,又通過解決生育、養老等關鍵痛點增強消費可持續性。
「下半年消費政策將注重延續性與強度,通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消費者信心。」周密指出,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政策需兼顧區域差異與市場特性。不同地區收入水平、消費偏好存在差異,長期政策執行需考慮針對性調整。同時,需持續評估財政收支平衡,確保政策有效性。他同時強調,政策是消費升級的「催化劑」,最終需依靠消費者通過消費實現生活水平提升與目標達成,形成可持續的消費循環。在此過程中,政策需與貿易、投資等外部經濟活動保持平衡,共同構建多元支撐的經濟增長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