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近年極端天氣頻繁,香港更於8日內發出4次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為提升應對水浸災害的能力,渠務署今年年初起引入多款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龍吸水」及「小禹」系列,在多次黑雨災害中發揮顯著成效,大幅縮短清理水浸時間,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由於「龍吸水」排水機械人成效顯著,渠務署已花費300萬元添置多3部「龍吸水」,預計本周內運到香港,以應付未來極端天氣帶給香港的挑戰。

渠務署新界北總工程師盧秋玲表示,部門今年年初引入了4台強力排水機械人,分別是「小禹1號」、「小禹2號」、「小禹3號」,以及一部「龍吸水」,其中「小禹一號」可水陸兩用。至今年7月,渠務署添置多兩部「龍吸水」,它們剛好在8月4日香港天文台懸掛黑色暴雨黑警告之前到達香港,並立即大派用場。
此外,渠務署會在惡劣天氣時,調派緊急應變隊伍處理水浸求助個案,並視乎水浸情況及環境,派出強力排水機械人處理水浸,例如今年7月29日渠務署派出「龍吸水」前往柴灣環翠停車場處理水浸個案,到達後半小時內完成清理積水;當天「小禹 1號」及「小禹2號」也有到場處理柴灣迴旋處及柴灣道近慈幼學校的水浸個案。

至於8月4日及5日黑雨暴雨警告生效時,渠務署錄得30宗水浸個案,其間強力排水機械人出動超過10次,支援多個受影響地方,包括將軍澳敬賢里停車場、瑪麗醫院、觀塘工業中心地下停車場及金鐘道等。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陳卓宗介紹,現有的6部排水機械人,每小時的排水量可達500至800立方米,預計今個雨季將累計運作約500小時。他強調,降雨具有隨機性,水浸事故的發生地點難以預測,因此署方採取暴雨期間,將「龍吸水」等資源分散部署於全港各區的行動基地,以便在接獲投訴後能盡快趕赴現場處理水浸問題。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