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嚴鍇華)香港正處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落戶,能為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更大活力。多位從事工業、貿易及投資的商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政府多管齊下,例如以利得稅優惠重點吸引智能製造等前沿產業,擴大「BUD專項基金」資助範圍,促進港商加強與創新企業合作,還可以舉辦線上投資峰會等創新方式講好香港的營商優勢,同時政府亦要繼續主動出訪,除了中東、東盟之外,還可積極發掘巴西、非洲、印度等市場潛力。
盼以稅務優惠等招國際企業落戶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政府可以積極出招,包括以稅務優惠及土地政策作招徠,吸引國際企業落戶。「例如北部都會區有大量土地,規劃甚具發展潛力,適合創新企業孵化,土地政策必須彈性處理。」他建議,進駐指定園區的企業享首五年利得稅全免,重點吸引綠色金融、智能製造等前沿產業。另外,在土地規劃上要盡量將審批時間壓縮,各部門要加快溝通,為重點項目設立「優先處理通道」,亦可以用「並行審批」的方法,在一個流程當中,多個審批人可以同時進行審批工作。
林健鋒表示,開拓新興市場需突破傳統思維。當前國際局勢動盪,美國政策反覆,以關稅作為「棋子」,肆意操控全球經貿網絡,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陡增。而香港可以藉此機會發掘一些其他新興市場,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全球資本提供安全避風港與高增值轉運站,新的市場包括巴西、南非等。
冀加碼注資「BUD專項基金」 擴大資助範圍
立法會(進出口界)議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黃英豪表示,目前海外有不少品牌商品都在籌劃進入內地廣闊的消費市場,港商就可以發揮熟悉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跨境電商的方式,在一些成熟的大平台上開戶,協助這些商品拓展內地市場。他建議,政府要加大對「BUD專項基金」的注資,按需擴大基金資助範圍。未來也可以考慮讓與港商合作的海外及內地創新企業申請該基金的資助,吸引它們來香港落地發展業務。
他談及,非洲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當地的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商品需求量大,希望特區政府加強對非洲市場的研究,他之前亦曾向行政長官建議,未來可帶領香港商貿代表團一起去非洲。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會長麥美儀建議,透過創新方式講好香港的營商優勢,「例如舉辦線上投資峰會或虛擬展覽,讓海外企業無需親臨香港即可了解市場機遇,投資推廣署亦可提供VR技術展示香港的商業環境。」而線下則可以多舉辦論壇或商務配對服務,設立「香港營商體驗中心」,讓企業代表親自體驗香港的營商環境和金融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