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參展商推出獲清真認證的醬料發售。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以「美食天堂」聞名,特區政府與旅遊界正積極開拓穆斯林旅遊市場。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不僅可攜帶自身技術「走出去」,亦可推動內地企業與中東市場合作,同時協助更多清真產品走向中東、邁向國際。

然而,香港清真產業正面對「認證制度分散」及「國際互認不足」的雙重挑戰,阻礙產業全面發展,她建議特區政府建立具國際公信力的清真認證體系,藉此連結「一帶一路」中龐大的清真市場。

容海恩指出,清真經濟潛力龐大,涵蓋食品飲料、醫藥健康、時尚產業及金融科技等多個範疇。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深化,香港與穆斯林國家的合作日益緊密,她引述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早前回覆立法會的文件指出,本港產品出口到穆斯林國家的貨值由2020年度的27億元,倍增至2024年度的55億元。

她指出,香港現行清真認證制度仍有不足,「認證工作現時主要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負責,香港認證中心亦提供部分服務,但焦點集中於餐廳、食品等旅遊相關產業,對醫藥、時尚等領域覆蓋不足。更大的問題在於現有認證未能與穆斯林國家達成全面互認,導致本地企業需就各類產品分別向不同國家申請認證,流程繁複且成本高昂,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構成沉重負擔。」

為突破瓶頸,容海恩建議政府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清真認證體系,設立一站式認證平台,「此舉不僅能提升香港在清真產業的話語權,更能吸引內地的清真產品經香港取得相關認證後出口,更順利進入中東及東南亞市場,香港也能因此提升自身在全球清真產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