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概股回港潮 投資與併購、數據合規與網安等成服務熱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2025年度LegalOne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大獎盛典9日在廣州舉行,並發布《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觀察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隨着大灣區區域融合持續深化,跨境法律服務需求年增25%,跨境投資與併購、數據合規與網絡安全、跨境爭議解決等成為熱點;其中,「中概股回港潮」催生了對高端、複雜法律服務的需求。活動現場還啟動 「全球法商融合圈層計劃——粵港澳大灣區站」,將助力跨境資源互通與實戰經驗落地。
「《報告》基於對區域內超過100家律所、逾500家企業的調研。」智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錢靜瑤表示,伴隨灣區加速融合發展,企業跨區需求增長、資本跨境流動、政策聯動落地以及商業活動日益頻繁,從而催生大量由政策直接帶動的法律服務需求。同時,大灣區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亦助推了新興產業發展與相關法律服務需求增長。大灣區企業「走出去」的法律需求尤為突出,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逐步發展成為大灣區對外貿易的新興市場,對法律風險評估、合規、跨境爭議解決、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等相應法律服務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一站式」上市護航服務成剛需
錢靜瑤指出,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在政策驅動和經濟活力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諸多熱點和前沿動向,包括跨境投資與併購、數據合規與網絡安全、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營、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監管、跨境爭議解決,還有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與合規等。其中,資本市場的戰略重心轉移,催生上市與融資法律服務新浪潮。
當前港股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上市公司共44家,同比增加近47%。《報告》分析指出,受國際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以往將美國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作為首選上市地的中國企業,特別是科技、醫藥、消費領域的公司,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香港。這一「中概股回港潮」催生了對高端、複雜法律服務的巨大需求。同時,《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等新規的發布,要求境外上市活動須經備案和審查。因此,能夠整合資本市場、數據合規、知識產權、反壟斷等多領域專業知識,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上市護航的法律服務,已成為市場的剛需。
內地律所在港設辦公室拓業務
還值得關注的是,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已成為有志於大灣區和國際化發展的內地律所的「標準配置」。這一趨勢在近年來愈發明顯,並呈現從「搶灘登陸」到「縱深布局」等特點。據香港律師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38家內地律所以「外地律師行」的身份在香港註冊,這一數字背後是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持續的增長。相比2010年內地律所僅佔香港外地律所總數的近13.9%,到去年這一比例已躍升至38.3%。
在港布局助律所吸引國際化人才
「跟隨客戶『出海』,是內地律所設立香港辦公室的最主要驅動力。隨着大灣區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在境外投融資、財富管理、爭議解決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香港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最佳『橋頭堡』。」錢靜瑤分析說,擁有香港辦公室,也意味着律所能真正提供覆蓋內地與香港的「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務,這是贏得高端客戶信任的關鍵。同時,香港匯聚了全球頂尖的法律人才,設立辦公室有助於律所吸引國際化人才,並提升自身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