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昨日與李家超會面,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 團體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月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一行昨日與李家超會面並提交建議書,從七大方向提出逾百項建議。隨着政府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廠商會建議政府牽頭在北都區設立「香港食品產業園」,打造集研發、中試、檢測與生產於一體的食品科技生態圈。首階段可聚焦銀髮食品、健康食品、清真食品、港式特色產品及未來食品等領域,並塑造成「港版專精特新」示範基地。

籲設「港版專精特新」評價標準和認可機制

廠商會表示,高度關注「新型工業化」的中長期規劃,認為香港應對標內地做法,以推動「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作為其中一個策略主軸,建議政府設立「港版專精特新」的評價標準和認可機制,以分梯度的方式對中小企業作出精準到位的扶持。

廠商會指出,「香港製造」的食品享有不俗的國際聲譽,特區政府應整合園區內的配套資源和具針對性的支援服務,例如達至國際領先水平的香港檢測認證服務、各大學雄厚的食品科研能力、本地出色的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人才,以及加強在內地及海外市場的整體性宣傳,進一步塑造和推廣「香港製造」和「香港品牌」的形象。

盼盡快成立北都產業園管理公司

廠商會又建議應以破格思維和更創新的制度加速發展北都區,包括盡快設立北都產業園管理公司,並引入具經驗的內地或國際營運機構作策略夥伴,提升園區規劃與招商效率。同時,應為產業園區量身制定「特事特辦」制度,在土地、租期、稅務、工程標準,以至與內地間的人流、物流、資金的高效流通上引入創新措施,以提升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廠商會並建議政府積極支持社會各界參與「民間外交」,及強化駐外經貿辦事處的地理布局與功能,以更有效地支援企業開拓新興市場,並建議政府制定策略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落戶香港,包括設立專責小組統籌推進,並於北都區預留土地以興建國際組織辦公設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組織匯聚地」的戰略地位。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面對全球經濟格局劇變與本地經濟結構加速轉型,香港必須更緊扣國家發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錨定方向。

他強調,香港既要促進傳統產業新質化,也需審時度勢、靈活轉型,及時拓展新興產業與經濟增長動能,並進一步強化作為「內聯外通」戰略樞紐的核心功能,在變局中開創新局。

在激發經濟動能方面,廠商會常務副會長馬介欽建議,應構建高增值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整合與創新,特別是應促進在新興領域的人才引進、電商物流功能、貿易融資及跨境資金流動,以及企業培訓等方面的升級。他建議政府組織招商團隊,聯合商會赴內地推廣香港供應鏈管理服務優勢,並建立服務商推薦名錄。

面對中小企業轉型的挑戰,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廠商會副會長吳國安建議重推信保局「百分百信用限額提升計劃」一年,及放寬對企業付貨前保險的申請條件並降低保費。

他又建議BUD 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合併後,每家企業資助總額維持800萬元,並保留甚至提升對本地市場推廣的資助。同時鼓勵銀行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及在地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