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特區政府「搶人才」的成績單,有立法會議員及經濟學專家認為,初步效果理想,建議特區政府應持續監察續簽及就業數據,長遠需要有更精準的引才策略,以確保人才政策效益最大化。他們又呼籲政府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大力度支持本地中高齡勞動者及年輕一代,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
中大:外才住房需求助穩定租金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自2023年起實現正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地及海外優才與專才的投入,「他們多為高學歷人士,填補了香港創科人才不足的缺口,對產業升級有積極作用。」
對外來人才帶動私樓租金指數上升,莊太量分析,近年樓宇落成率增加,供應上升導致租賃市場競爭加劇,相信外來人才的住房需求對租金起到穩定作用。.
民建聯:人才自由流動是港優勢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香港具備低稅率、市場化、法治健全及國際化營商環境等優勢,加上背靠祖國、面向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獨特機遇,而數據顯示這成功吸引了不少海內外人才來港發展,亦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能。
他強調,人才的自由流動正是香港的優勢所在,「例如曾有從事石油勘探的專才來港後,因本港相關行業需求有限而轉型創業;亦有世界級桌球手來港後開設桌球室,證明香港機遇處處,人才可因應市場需要靈活轉型。」
勞聯憂慮部分高才或「低用」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收到約51萬宗申請令人鼓舞,但關注已獲批來港者是否真的在港開公司或投身高端行業,憂慮部分高才可能「低用」,為續簽而勉強從事不符合其專長的工作,浪費人才潛能。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聚焦高才通計劃中A類、B類、C類人才的不同需求,特別是針對C類(名校畢業生但經驗較少)推出針對性措施,例如與內地院校合作,舉辦香港就業推廣會,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和專業配對,甚至鼓勵企業直接到校園招聘,減少人才盲目來港,「現行政策較為自由,雖具靈活性,但長遠需要有更精準的引才策略。」
他又強調,「搶人才」不僅是短期的勞動力補充,而是長遠的人口政策,建議政府結合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為人才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長遠發展空間。
工聯會冀高才通續簽過程更謹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人才對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至關重要,但指除了量以外,質亦非常關鍵,建議政府在高才通計劃續簽過程中應更謹慎,確保來港人才真正為香港作出貢獻,「例如政府近期便釐清了針對輸入人才子女報讀文憑試及升學的安排,堵塞『考試移民』的漏洞。」
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間本港60歲及以上勞動人口上升了9.1%。陸頌雄表示,支持特區政府推出中高齡就業津貼等政策鼓勵銀髮族就業,又建議政府進一步就年齡歧視立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