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民銀研究報告指出,7月份,中國出口3217.8億美元,同比增長7.2%,環比下降1%;進口2235.4億美元,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6.2%;貿易順差982.4億美元。出口好於預期,進口規模錄得年內最高。對美出口同比下滑21.7%,降幅較6月擴大5.5個百分點,對全球出口增速反而有所加快。出口增長的兩條邏輯主線依舊是貿易轉移和美國「搶進口」。政策支持下,中國出口規模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該報告提出,就貿易轉移而言,中國繼續加強與非美經濟體的貿易合作。對歐盟、非洲出口延續高增長,對拉美和韓國出口增速轉正,對日本出口受汽車關稅影響有所回落。美國「搶進口」的國別有所分化,從6月份美國自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增速來看,自中國台灣、印尼、越南、泰國等亞洲地區進口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自德國、荷蘭、愛爾蘭、瑞士等歐洲國家的進口增速大幅下滑。受美國對亞洲地區進口高增長所驅動,我國對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東盟三地出口保持較高增速。
商品端表現主要受行業關稅擾動。已預告行業關稅但尚未落地的商品出口量增長最快,包括中藥、集成電路、平板顯示模組等;鋼鋁關稅提高至50%後衝擊迅速顯現;25%的汽車關稅對汽車出口影響則相對可控。
此外,該報告還指,特朗普公布了最新版的全球對等關稅,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徵收10%~41%新對等關稅稅率,8月7日正式生效,關稅上調將對下半年出口產生一定衝擊。不過,近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從加大金融支持、出口轉內銷、優化出口退稅政策三個維度支持外貿企業渡過難關,政策支持下,中國出口規模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東海期貨研究所的首席宏觀研究員明道雨提到,中國7月出口增速同比回升且好於市場預期,主要由於中國對歐洲和韓國出口大幅增加所致。由於中美相互大幅取消和降低關稅,關稅短期對中國的出口影響減弱以及短期「搶出口」現象依舊存在,對我國的出口有一定的支撐;而且對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口出口增長以及汽車、集成電路等新出口增長動能對國內整體出口形成一定的支撐。而7月進口增速上升且高於市場預期。主要由於集成電路、農產品等商品價格上升進口上升等因素所致。
這一系列積極變化共同構成了當前出口企穩向好的基本面。展望未來,銀河證券認為,北美進口貨量集中前移至上半年,預計下半年增速將回落。7月31日的總統令還包括,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將被徵收40%的轉運稅,後續出口環境不確定性將增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