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為免過度借貸歪風蔓延,特區政府建議修訂放債人條例。從事放貸業務多年的陳先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外傭濫借問題也令部分財務公司出現呆壞賬,業界普遍支持政府修例。然而,另一邊廂也有零星從業員試圖鑽空子,「為了逃避香港的嚴格監管,部分財務公司已開始在外地如菲律賓或印尼等設立公司,在香港進行放貸業務,但合約上貸款方卻變成海外公司,不受香港特區政府監管。」他促請政府修例時,堵塞有關漏洞。
陳先生坦言,過往財務公司對外傭的借貸條件極為寬鬆,「基本上,有身份證就可以借錢,因為還唔到,僱主會上身,外傭閒閒地借2萬至4萬元無問題。」他指出,表面上財務公司聲稱的年息10%,實際利率往往高達18%至25%,更甚者,「例如借2萬元,實際到手可能只有1.8萬元。」
舊債未清竟慫恿碌卡借新債
財務公司還設計一套「借上借」的機制,每當外傭還款時,職員會主動提供更高金額的貸款,以及發放信用卡,慫恿她們透過信用卡套現,「例如每次套現5,000元,已收取300至500元手續費,逾期還款又可再收取高昂利息。」
國際家政服務業持續發展聯會會長林夏瑤批評外傭借債門檻極低,無須住址證明或其他文件,導致有大量虛假資料申請的現象。曾有外傭利用同鄉身份證或假地址借債,最終追債滋擾卻落在無辜僱主身上。
她支持政府修例,並建議建立中央信貸資料庫及黑名單制度,讓僱主能查閱外傭的借債紀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