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 實習記者 周瑜深圳報道)下午時分,夕陽穿過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木質三角形屋頂,金色餘暉斜灑在訓練場的纖維砂上,大跨度的通透空間帶來一覽無遺的舒適視野。今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的馬術項目將在深圳市光明區舉行。這座位於深圳市光明區光明街道的馬術中心已於2月完工,當前正進行綜合聯調工作,9月中旬將舉行全流程測試賽,為十五運會的馬術項目進行充分演練。
十五運會馬術項目場館競賽處副處長蔣莉英入駐光明國際馬術中心辦公已有2個月,這段時間裏,她每天用腳步丈量着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每一個角落,「因為天天走天天看,所以對每個地方都太熟悉了。我們一直在思考哪些細節還需要調整、完善,讓十五運會馬術項目比賽能更順利地進行。」

內地最大跨度木結構體育建築
十五運會馬術項目將於11月10日至19日舉行,共設盛裝舞步、三項賽、場地障礙三個競賽項目,其中,盛裝舞步與場地障礙比賽在光明國際馬術中心舉行。而三項賽是馬術中的「鐵人三項」,同一匹馬和運動員須連續三天完成盛裝舞步、越野賽及場地障礙,對人馬配合的考驗極為嚴苛,三項賽中的越野賽將在科學公園馬術越野賽道舉辦。

此次引發粵港澳大灣區馬術愛好者關注的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是十五運會頗具亮點的場館之一。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馬術主賽場、室內訓練場、室外熱身場、馬廐、馬僮用房、其他配套服務用房,以及停車場等。這座佔地約5萬平方米的場館,是內地最大跨度的木結構體育建築,將主賽場、訓練場等主要空間抬升至與南側山體平行,傳統雙坡木結構屋頂以傘形、樹形等多種形態優雅舒展。
確保倉庫乾燥 保障馬匹福利
馬匹是馬術比賽的核心「運動員」,大灣區潮濕炎熱的天氣,對馬匹的養護是極大考驗。為此,在硬件保障上,光明國際馬術中心的馬廐配備了新風系統,即便在高溫天氣下也能維持適宜溫度。同時比賽由官方統一採購馬匹墊料,嚴格管控儲存環境,確保倉庫乾燥通風,保障馬匹福利。「在馬術運動中,馬匹的福利永遠高於一切。」蔣莉英強調,這一理念貫穿於場館建設與賽事籌備的全過程。

下月舉行馬術項目測試賽
9月19日至21日,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將舉行十五運會馬術項目全流程測試賽。「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綜合聯調,確保測試賽順利完成,也為十五運會馬術項目的舉辦進行充分演練。」蔣莉英表示。在馬術賽事組織領域深耕20多年,曾擔任過2005年與2009年濟南全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術項目競賽組織負責人,2022年杭州亞運會馬術項目場館運行團隊競賽技術運行主任等職位,賽事經驗豐富的蔣莉英坦言此次「挑戰與壓力非常大」。
馬房管理調度 培訓嚴格細緻
「首先就是三層馬房的挑戰。」蔣莉英表示,由於場地面積限制,光明國際馬術中心的馬房不是平常競賽中的平層,而是三層小樓房,「人上下是沒有問題的,但馬行走的通道需要足夠寬敞的空間。」由於馬匹上下樓空間有限,需要合理規劃馬匹流線,才能盡可能規避風險。另外,馬術項目中的越野賽在其他場地舉辦,就涉及到馬匹的轉運問題,馬匹每一次上下車和運輸過程中都有眾多不確定因素,風險也隨之增加。
為此,蔣莉英帶領競賽團隊,在賽前詳細規劃馬房管理方案、轉運方案等,為馬房事務和馬匹事務團隊,安排了更熟悉馬匹習性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調度,上崗前會對他們進行非常嚴格、細緻的培訓,「雖然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但我們有信心辦好此次十五運會的馬術項目競賽,讓辛苦備戰的運動員們在光明國際馬術中心發揮他們的最好水平。」
大賽效應助推灣區馬術熱
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北接光明農場大觀園,南鄰大頂嶺森林公園和滑草場樂園,不僅環境上與自然相融,馬術氛圍也十分濃郁。光明農場大觀園中,騏驥(深圳)國際馬術俱樂部已在此成立22年,歷史悠久,帶動了光明區乃至深圳的馬術運動的成長。
該馬術俱樂部配備1個室外場,3個不同尺寸的室內場,及250間標準馬房。「我們在2012年與香港賽馬會簽約,成為其在內地的訓練基地。5年的合約時間中,我們在馬術專業及馬場管理方面收穫頗豐。」創始人周坤介紹,俱樂部在日常的馬匹飼養、騎乘服務之外,也承辦過多項內地的大型馬術賽事。
當前,騏驥(深圳)國際馬術俱樂部已經積累了20多年的知名度。今年承辦十五運會的馬術比賽後,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則具備了國家級馬術比賽的經驗和榮譽。「有了這樣的集聚效應,可以大力促進粵港澳馬術運動的推廣和發展,讓更多青少年認識馬術、學習馬術、愛上馬術,大灣區的馬術氛圍也會更上一層台階。」周坤認為。
賽後農場摘果蔬 「體育+旅遊」新地標
十五運會期間,深圳光明區數個場館成為全運會比賽承辦場地: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承辦馬術(盛裝舞步、場地障礙)項目,科學公園馬術越野賽道承辦馬術(越野賽)項目;競速小輪車場地承辦自行車(競速小輪車)項目,虹橋公園自由式小輪車場地承辦自行車(自由式小輪車)項目;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承辦足球(男子20歲以下組、男子18歲以下組)項目。其中不少位於風景秀麗的公園或景區周邊,以「體育+旅遊」的組合,打造遊覽觀光新地標。

小輪車場連綠地 注入動感活力
馬術比賽分為兩大場地。比賽期間,在光明國際馬術中心觀看馬術的觀眾,可以在賽後遊玩一條馬路之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光明農場大觀園。這裏的馬術俱樂部可以讓遊客在教練的引導下,近距離與馬匹互動,親身上馬感受馬術的激情與魅力;亦可以在景區內接觸小動物、採摘果蔬、觀看園區表演,體驗城市之外的鄉野趣味。馬術比賽另一所在地是科學公園的南翼,該公園南接深圳科學技術館,內有聲浪劇場、林梢棧道等互動場景,站在「科學頂」可俯瞰整座光明科學城,是周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總佔地9,860平方米的自由式小輪車場地則位於深圳新晉網紅打卡地——虹橋公園。園內鋼結構單柱多曲景觀橋,彷彿為綠油油的山體纏上了一條醒目的「紅絲帶」, 將城市與森林、湖泊、草地、運動場地等緊密連在一起。小輪車場地在這裏將極限運動的動感活力注入生態休閒空間,為「體育+旅遊」開闢了新場景。
將競賽場館融入城市不同場景之間,讓運動競技更加有人氣。賽後,這些景區和公園帶動人流,讓這些場館在日常情況下持續發光發熱,為大灣區市民及遊客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