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每年一度的香港美食博覽將於下周四(14日)起、一連5天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香港貿發局昨日表示,連同同期舉行的美與健生活博覽、家電·家居·博覽、美食商貿博覽,以及香港國際茶展,五展覽合共雲集約1,890家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的展商參與,包括首次迎來巴西、蒙古及津巴布韋等地的展商;每天有不同主題貫穿多個展覽。美食博覽場內除有多項一元快閃優惠外,中國農業國家展團亦帶來內地13個省份合共近千種農食產品,展現不同地域特色。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近期天氣不穩定因素較多,希望五展合共能達去年50萬入場人次的成績,難以因天氣因素延長展期,但會盡量協助展商爭取最多空間和時間做生意。
今年5項展覽迎來35個國家及地區的展商,包括9個東盟成員國,展現多元化的飲食文化魅力。五展設有45個地區展館,數目較去年多。美食博覽中的「尊貴美食區」將打造七大主題區域,從精緻主食、精釀酒品到美味甜點應有盡有,同時邀來十名星級名廚使用珍貴食材,即場示範炮製精緻菜式。由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組織的中國農業國家展團將會帶來安徽、廣東、海南、新疆、山東等內地13個省合共近千種農食產品。

設品茗與「非遺滋味」等五主題
貿發局今年以「得閒品茶」、「非遺滋味」、「亞洲食力」、「身心靈健康」及「港識港食」五大主題貫穿多個展覽,每天呈獻特色活動,例如品茶文化講座、客家傳統小食「手粉」製作體驗,以及銀髮產品與服務等。為慶祝美食博覽踏入第35屆,展覽每日中午前憑指定廣告可從展覽廳3FG及5FG免費進場(每日名額350個),多家展商亦將推出逾100款特價35元的人氣商品。
參展商安記負責人潘永熙表示,其主打產品之一即食鮑魚有椒香麻辣、威士忌、醬香等5款口味,定價親民,涵蓋不同消費者,讓更多人能購買。他對消費市道持謹慎樂觀態度,坦言今年上半年消費力較弱,利潤空間收窄,需通過優惠活動和新品作招徠,「是次展會備貨數百箱,相信能滿足需求,保守估計銷售額能按年增長5%。」
蔬菜統營處則以新鮮材料製預製菜作賣點,負責人重點推薦有黑松露、蒜香味及原味等口味的「健康午餐肉」。蔬菜統營處此次參展旨在拓寬預製菜銷路,期望透過創新口味打破消費者對預製菜的固有印象。

商貿博覽新增「咖啡」區
本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美食商貿博覽則新設「咖啡」專區,其中內地咖啡豆產量第一的雲南省將有多家普洱市企業來港參展,帶來困鹿山、錦袍山烘焙豆和不同產品。香港精品咖啡協會於16日舉辦咖啡杯測比賽,測試咖啡師的嗅覺和味覺的靈敏度,給咖啡愛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至於香港國際茶展則首次一連三天向買家及持票公眾開放,旨在推廣品茗文化,為市民帶來更多元化的健康養生茶品選擇及茶藝推廣活動。入場人士將有機會品嘗中國白茶中最頂級的白毫銀針、低酸度德國花果茶、以雲南百年古樹茶箐製造而成的櫻花紅茶,以及來自伊朗的黑茶與草本茶等。
近日極端天氣頻繁,影響部分展覽的展出安排,張淑芬表示將有應變措施應付,「我們有很多展覽、會議都是緊接舉行,剛剛這個展覽一結束,下一個展覽就進場,所以如果極端天氣情況考慮延長或添加展覽日期,其實在技術及實際操作層面上的確很困難,我們會盡量幫展商爭取最多空間和時間做生意。」


逾120家品牌推廣清真食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清真食品愈來愈受香港社會關注,亦蘊含無窮商機。美食博覽及美食商貿博覽繼去年首次引入清真食品和飲品標誌方便買家採購外,今年兩項展覽共有逾120家來自內地、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及越南等地的食品供應商,分別推廣各款優質清真產品,展示香港作為國際食品貿易中心的地位。
有售賣清真產品的參展商表示,該公司代理的清真食品來自內地,會出口至有需要的海外市場。是次參展除了以B2B(企業對企業)的形式批發外,還兼顧潛在的B2C(企業對顧客)銷售渠道,強化在清真食品領域的競爭力。

KK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代表Fanny On表示,公司售賣不少獲清真食品標誌的產品。她以龍口粉絲為例指出,該產品與普通龍口粉絲的差異在於生產流程,「清真龍口粉絲的生產全流程需要通過專業機構的認證,包括工廠環境、製作過程均需符合清真規範。」她指公司正在通過海內外市場雙線拓展,發掘行業潛力。
是次展會期間,將舉行清真食品市場現況研討會,請來月前榮獲國際知名穆斯林旅遊指標「新月評等」(CrescentRating)的五級穆斯林友善住宿認證的九龍香格里拉酒店,連同其他講者分享清真產業的商機,並推廣香港作為穆斯林友善的旅遊目的地,為穆斯林旅客提供全方位體驗。
主辦方亦與香港認可簽發清真食品的機構—香港回教信託基金會合作,在活動頒贈清真認證證書予本地餐廳,協助業界開拓伊斯蘭市場的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