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私家車在黑雨中死火,需要拖車救援。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禮願)暴雨連連下,導致多處一些有蓋及露天停車場水浸,甚至有名車遭沖入河四輪朝天的慘狀。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裁劉佩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如果車主僅購買俗稱「三保」的「第三者責任保險」,而沒有買「全保」(綜合汽車保險)的話,難以獲得賠償。根據保監局的數據顯示,全港私家車僅45%已購「全保」,的士更低至僅24%,投保率偏低。除非能證明停車場管理不善或疏忽,否則也較難索賠。

根據保監局去年的臨時統計數字,全港634,444部私家車中,只有45% (即287,690部)購買了全保,其餘只買法定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劉佩玲解釋,車輛在暴雨下遭沖走或嚴重損毀是否能獲得賠償,取決於車主是否購買「全保」,她說:「法定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僅涵蓋因交通意外對第三者造成的財物損失、身體受傷或死亡的法律責任,但並不保障車主本人的車輛損毀。」

而「全保」則能填補這個空白,為車主在極端天氣下的損失提供保障,如果受保汽車在打風或暴雨期間意外損毀,在合理情況下,車身被水浸損毀,可以索償,除非汽車是違泊等非合法情況。「大部分保單條款要求車主需保持車輛的良好狀態,並停泊在合理安全的地方,只要車主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避免損失,責任也不在車主身上。」

泊車宜優先選地勢較高車場

到底車主能否向停車場公司提出索償?劉佩玲分析道,要視乎停車場是否存在管理不善或疏忽,然而這類索償通常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過程可能漫長且費時,建議車主在選擇停車場時,優先考慮設有防洪設備或地勢較高的停車場,以減低水浸風險。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出,本港停車場的建築標準大致符合要求,並不認為標準落後於氣候變化的需求。他強調,停車場水浸問題的主因並非建築設計,而是周邊馬路或公共地方去水系統出現問題。他指出,香港的道路維修保養存在不足,以今次暴雨為例,發現多處路面損毀,瀝青被洪水沖起,進一步引致渠管淤塞,令雨水無法有效排走。此外,若停車場附近有建造工程進行,泥土可能因大雨沖離地盤,造成渠管淤塞,路面出現水浸。

對於新界一些臨時停車場,謝偉銓表示,這類停車場可能未完全符合去水標準,尤其是附近未必具備完善的公共去水設施,當地勢較低或排水不暢時,便容易出現水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