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香港零售業的困境,業界如何可絕地求生?熟悉香港及內地消費市場的德勤中國消費行業主管合夥人張天兵,則「教路」提出兩大變革方向:數字化升級與商品結構優化。此外,他亦看好細分市場潛力,如寵物經濟與銀髮經濟。

精簡商品結構提高營運效率

首先,香港零售商需提升數字化水平,例如借助手機應用程式等工具強化線上線下融合,例如實現線上下單、到店取貨或配送服務,增強顧客黏性。張天兵解釋,本港的零售市場相對偏向傳統,數字化程度較低,尚未經歷類似內地的多輪創新和升級,因此當這些已經成熟的數字零售業態進入香港市場時,可能會對本地的傳統零售商帶來一定衝擊,倘香港零售商能藉助數字技術改善營運管理,建立數字連結,有望令消費者與門市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屆時顧客既可以在店內消費,也能實現線上下單、在家購物的模式。

其次,精簡商品組合至關重要。張天兵指,香港市場曾以其豐富多樣的商品特色聞名,但隨着性價比的競爭加劇,創業者須重新思考商品組合。例如,折扣店需要對商品類別進行大幅精簡與最佳化。借鑑內地超市ALDI模式,其管理的SKU(存貨單位)只有約1,000至1,500個,有九成產品為自家品牌,對比傳統店通常擁有數千甚至上萬的SKU,他建議香港零售商可透過減品類、精簡商品結構,以提高營運效率。

拓細分市場 銀髮經濟具潛力

張天兵提到,目前市場整體動力仍然相對較弱,故建議零售商可尋找一些細分的成長點,或有望開創零售新局。他舉例指,內地市場也存在一些新興機會,例如寵物產業。隨着養寵人數的增加,寵物相關的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此外,銀髮經濟及關注健康的趨勢,也為小而美的細分市場提供了潛在的機會,這些領域可以透過創新傳遞出新的成長動力。

目前香港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而長者往往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和消費力,是不容忽視的龐大消費群體,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故此廠商會亦同樣建議業界把握「銀髮經濟」機遇。廠商會在去年工展會首度推出「銀色消費優惠」,逾百家參展商為長者提供額外折扣,廣受歡迎,不少參展商反映銷售額有所增加。該會建議未來零售業界可以推出更多銀色優惠,釋放長者潛在消費力。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亦鼓勵業界推出更多專門為長者而設的商品,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例如,長者基於身體機能等原因,消費需求與年輕消費者有顯著差異,以餐飲業為例,近年愈來愈多食肆推出「照護食」,既可以照顧長者生活需要,也可以帶動長者及家人一同外出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