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出席施政報告第二場地區諮詢會。他在會後總結,香港正處於不可逆轉的經濟轉型期,各行各業在轉型進程中會有不同步伐。不過他形容,轉型會帶來進步,是打贏競爭對手的唯一出路,也是令香港經濟更強大的必經之路,特區政府會制定積極政策創造機遇,亦會支援面對壓力的企業,照顧整體勞工。國家正準備出台「十五五」規劃,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刻,香港須提速北部都會區發展,落實特區政府施政藍圖,做好各項對接「十五五」規劃的工作,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惠及社會各階層市民。
2025年施政報告將於9月發表,特區政府至今舉辦超過40場諮詢會。李家超近日馬不停蹄走訪多場地區諮詢會,與市民就新一份施政藍圖集思廣益。如何促進施政推動香港在新形勢下拚經濟謀發展,改善民生建設未來,引起香港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伴隨國家發展看到新機遇
香港經濟自2023年開始持續增長。儘管外圍環境紛繁複雜,但香港經濟仍展現強勁韌性。其中,資金持續流入,金融市場氣氛向好,住宅樓市也趨向穩定。加上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盛事活動、高增值旅遊,這些措施都為香港經濟注入強大動能。但也要看到,目前香港一些新興產業正加速發展,一些傳統行業也積極轉型向前,不同行業和企業之間,難免有不均衡的發展情況,包括零售和餐飲等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將面對較大壓力。事實上,隨着國際政經環境轉變和科技迅速變革,香港經濟持續轉型升級。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轉型期,存在不同特徵和挑戰。總體而言,經濟轉型升級是一個必然且持續的動態過程,只要保持經濟拾級而上,提升自身競爭力,推動經濟更多元化,市民就能受惠於經濟高質量發展。
外圍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但事實充分證明,香港從來都在變局中,伴隨國家的發展看到新機遇、找到新定位、展現新作為。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行穩致遠,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當前,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制定工作已經啟動,聚焦重大趨勢、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並於日前開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十五五」規劃的制定,為國家未來5年發展把脈定向,也為香港發展指明方向。將香港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大局的坐標上謀劃長遠未來,為國家重大規劃部署做好對接準備,將為香港加快經濟轉型提供強大動能。
北都區發展分秒必爭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回應市民意見時提到,社會重視北部都會區發展,故此特區政府會大力推動在北都區引入創科、生命科技等高端及含金量高的產業。
北都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心。北都區作為香港旗艦發展項目,不僅回應香港內部的土地供應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對接國家優勢產業、迎接各種北水和人才流入的重要腹地。確保北都區加快發展,為「十五五」規劃做好各種對接工作,事關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各方力量須大力支持特區政府落實發展藍圖,推動香港經濟建設提速提效。
國家發展巨輪破浪前行,北都區發展分秒必爭。未來特區政府應成立高層次統籌小組,專門對接「十五五」規劃工作,結合香港自身優勢,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從宏觀上超前部署北都區各項規劃,包括明確北都區創科產業定位,加快園區建設,設立科研「綠色通道」,激活北都區創科生態,吸引國家龍頭企業及早落戶。「十五五」規劃的落實將創造更多跨境供需貿易活動,需構建北都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市合作,打造港珠澳橫琴物流生態圈,發揮香港跨國供應鏈管理平台、產業聯網交流平台功能。
隨着越來越多企業進駐北都區,北都區金融活動將與日俱增。特區政府應打造和完善北都區的金融服務鏈,打造新的金融核心區,利便企業進行各種投融資活動,推進兩地金融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各方資金集聚香港,更好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滿足國家落實「十五五」規劃的金融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