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署長吳文傑(左二)到安達邨附近一帶地盤和其他公眾地方巡視清除積水和防蚊滅蚊工作。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日前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居於觀塘安達邨,由於其住所附近的地盤因連日下雨而有積水情況,食環署昨日已即時巡查附近一帶共21個建築地盤,並按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27條向有積水的地盤承辦商一共發出22張法定通知書,要求有關地盤承辦商負責人必須做好清除蚊子滋生地的工作。承辦商已採取行動跟進,並因應這幾天的降雨量高,清除積水及採取相應措施,例如在積水的地方施放蚊沙等以防止蚊子滋生。

另外,因應日前出現的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食環署已即時在個案患者住所250米範圍內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針對全港地盤或其他處所發現有積水情況,食環署可發出法定通知要求處所負責人跟進。直至7月底,該署今年已提出84宗檢控,包括77宗涉及建築地盤的個案,7宗則涉及其他處所。

特區政府各相關部門繼續派人在鄰近口岸一帶加強宣傳,昨午在上水派發單張,提醒要注意防蚊,防範基孔肯雅熱。特區政府衞生防護中心預期雖然再有輸入個案的機會高,但相信基孔肯雅熱演變成風土病的機會低。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流行病學)黃凱基表示:「我們有一直行之有效、良好的疾病監察機制,當有個案出現,我們會去(確診者)住所、曾經在傳染期去過的地方,進一步加強滅蚊、控蚊工作。」

黃凱基表示,基孔肯雅熱疫苗面世不久,未被任何國家及地區廣泛使用,「世界衞生組織和很多不同專家團隊正在就疫苗進行更多研究,取得安全、有效數據。」

粵港澳聯防聯控機制行之有效

他表示,一旦在口岸發現懷疑個案,會轉介醫生診斷及做血液檢測,「粵港澳三地的聯防聯控機制多年來一直以來行之有效,有點對點交流,每日兩地人員會互相通報兩地流行病學信息,關於這個病和其他傳染病,所以我們也會在早期已經充分掌握情況以及流行病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