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鄉文化推廣計劃」資助多項活動弘揚愛港愛鄉精神。 資料圖片

為加深巿民對其家鄉的認識及歸屬感,弘揚愛國、愛港、愛鄉的精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為期3年。由2024/25年起連續三個財政年度每年預留1,000萬元資助額予同鄉社團申請,用作舉辦推廣家鄉文化和傳承、團結在港鄉親,以及促進兩地交流的活動。民政事務總署日前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出,據申請團體提供的資料,首年度在推廣計劃下舉辦的38項活動,有超過40萬人次參與。總署表示,於今年4月開始接受2025/26財政年度的推廣計劃資助申請,在一個月的申請期內共收到111份申請。考慮了相關準則,包括申請機構的聲譽和經驗、活動與計劃的內容等後,批出其中38項申請,資助總額合共約1,000萬元,項目類別與首年度計劃同樣多元,相關獲批項目由今年6月起陸續展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的資助範圍相當廣泛,只要性質為非牟利並符合推廣計劃的目標,資助項目的活動形式亦不限。從民政事務總署網站上可見,首年度推廣計劃的獲資助並已完成的申請涉及共38個多元化項目。總署表示,各同鄉社團於每宗申請獲批的資助額由10萬元至19.5萬元不等,資助總額合共1,000萬元。

項目以實報實銷方式發放

不過總署亦註明,各項獲批申請實際的資助金額是在項目完成後以實報實銷的方式發放,因此實際資助額或會較獲批資助額少。

首年度獲批項目主要分三類

首年度獲批項目主要分為三類:一,推廣家鄉文化和傳承活動,共20項,例如由27個省級同鄉社團共同舉辦的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等同鄉節慶及嘉年華,以及藝術表演、文化體驗活動等,以加深市民對家鄉歷史、風俗文化、經濟發展、自然和人文資源,以至飲食、特產及手工藝等的認識,向市民推廣家鄉文化特色;

二,團結在港鄉親的活動,共8項,如香港北京社團總會舉辦的「感謝有你—手拉手心連心送溫暖活動」等,透過家訪為在港鄉親及弱勢社群送上節日問候和家鄉特產、組織鄉親共慶回歸祖國和國慶或參與義務工作等,以加深在港鄉親聯繫和情誼,促進同鄉積極融入和服務社區等;

三,促進兩地交流的活動,共10項,如香港福建社團聯會舉辦的「閩港青年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團」等,讓香港的家庭或青少年踏足神州大地尋根探源,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和成就,認識家鄉文化,促進他們與內地家庭或青少年及相關團體的交流,提升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為愛國主義教育作出貢獻。

總署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亦提供數據指,據申請團體提供的資料,家鄉巿集、民族文化嘉年華等推廣家鄉文化和傳承活動的參與人次累計至少逾40萬,家訪送暖、加強與社區聯繫等團結在港鄉親活動有逾一萬名市民受惠,而促進交流的活動則約有1,000名年輕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