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堯 立法會議員

香港完善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但絕非萬事大吉,所面臨的國安挑戰不可低估。除了外部勢力持續干預之外,花樣翻新的「軟對抗」手段更是暗流湧動。香港文匯報早前報道「獨立書店」、「獨立書展」、「黃色經濟圈」等「軟對抗」形式呈現死灰復燃亂象,警示社會各界絲毫不能麻痹大意,必須擦亮眼睛,精準辨識「軟對抗」,主動出擊,包括嚴厲打擊煽暴煽仇的網絡「暗樁」,提質提效加強國安教育,剷除「軟對抗」根基,令其失去生存空間。

應對「軟對抗」,首要是釐清其範圍。當前香港社會,一提及打擊「軟對抗」,總有雜音質疑「矯枉過正」,這實屬謬見,釐清範圍正為駁斥此論。香港社會包容理性,表達不同意見實屬正常,惟「軟對抗」絕非指此,尤其是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惡意造謠、網絡霸凌,絕不在言論自由範圍之內!這些在暗處滋生的毒瘤,其目的在於挑動社會矛盾,煽動市民對中央及特區政府的仇恨,必須堅決打擊。

釐清「軟對抗」範圍

近期發生過有男子涉在商廈塗寫具煽動性字眼被警方拘捕的事件,也有所謂「黃店」張貼帶有「黑暴」印記的文宣,這些都是明面上的「軟對抗」。危害最烈、藏匿最深的,則是互聯網上的造謠抹黑與網絡霸凌,這些煽風點火、別有用心的「軟對抗」,對香港社會肌體與普通市民身心造成嚴重戕害。面對攻擊,許多市民被迫沉默退讓,受害者陷入焦慮抑鬱,極端者甚至產生輕生之念,這些情況不可不察!

由此可見,香港仍潛伏着個別同情乃至認同「港獨」的殘餘分子。有別於已被逮捕或逃亡的反中亂港分子,這些人或蟄伏待機,或效仿「Be water」戰術,化身「臥底水軍」。他們賊心不死,蠢蠢欲動,匿身暗處,散播負能量與虛假信息,伺機興風作浪。這些行徑,正是當前打擊「軟對抗」必須鎖定的核心標靶。

鐵腕打擊 築牢思想防線

直面「軟對抗」風險,香港社會唯有「雙拳出擊」,方能克敵制勝。一方面,須依法嚴管網絡暗藏的「軟對抗」行徑,包括網絡霸凌、虛假信息傳播,以及利用AI技術生成的深度偽造內容等。此類手段不僅侵害個體權益,更蓄意撕裂社會、顛覆秩序。筆者曾多次淪為網絡攻擊的對象,不法分子利用AI偽造筆者音像進行詐騙,致使無辜市民蒙受損失。

警方國安處和國安公署應成立網上監察機構,除日常監察網絡防止罪行之外,更應主動打擊網絡欺凌,為社會人士提供必要防護,重點清剿惡意、恐嚇性及各種挑釁言論,全力清剿「臥底水軍」。此外, 必須加強對社交媒體平台的監管,對不當及恐嚇性言論應以行政手段堅決取締,社交平台亦有責任全面配合特區政府的依法監管,杜絕有人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濫用言論自由,鼓吹暴力仇恨、顛覆政權的謬論。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須持續深化國安教育,築牢抵禦「軟對抗」的思想防線。筆者於7月18日就此向行政長官提出建議。當前,香港中小學國安教育仍面臨資源不足、教學不到位的問題。以教育局的「 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教師工作坊」為例,每學期僅能覆蓋約2,000名教師,以此速度推算,需耗時長達30個學期,才能覆蓋全體教師,嚴重制約國安教育規模與質量的提升。

國家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不應止步於「到校」,更要植根於學校課程體系裏面,是時候推行「專科專教」!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更是維護社會安全的基石。筆者強烈建議,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加速落實「專科專教」,切實提質提效,確保教育資源覆蓋、質量過硬。唯有如此,方能釜底抽薪,讓深度潛伏的「軟對抗」徹底喪失滋生土壤。

總而言之,打擊「軟對抗」是一場不能輸掉的持久戰,我們必須時刻擦亮眼睛,繃緊國家安全之弦,保持高度警惕。同時,須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國家安全與愛國主義教育,真正構築起堅不可摧的國家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