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立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
日前特區政府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展示本港近年在招商引資、吸納人才等方面的成效。在關稅戰衝擊下,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不降反而上升一成,總數近萬間;初創企業數目接近4,700間,兩者均創新高;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接近50萬宗申請;股市今年節節上升,恒生指數累計上升逾25%。香港競爭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進一步增強。
善用制度 穩固根基
報告指出,「一國兩制」為香港提供了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讓香港既可充分利用內地的市場和資源的同時,又保持與國際社會的緊密聯繫。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更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優勢,為本港經濟發展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和可預期性,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環境。據香港美國商會《2025年香港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75%的企業認為香港是亞洲的國際商業中心,83%受訪者對香港法治有信心,九成企業認為香港歡迎外資的態度沒有改變,另有79%受訪者在未來三年內無意將其地區總部遷出香港。事實證明,香港的制度根基穩固,得到國際社會對香港的營商環境高度認可。
在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保障下,報告提出香港要增加投資多項重點發展領域,包括金融科技、綠色金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及新型工業化。這些新興產業不僅為工商界開拓全新藍海,更有助於重塑產業結構、提升價值鏈水平,為香港經濟注入成長動能,具體在以下幾方面反映:
首先是香港可利用自身世界級的融資平台與監管環境,加速綠色技術研發的資本轉化,推動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的發展,建設自身成為亞洲可持續金融創新的策源地;此外,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高端製造與生物醫藥等新型工業,可重塑產業價值鏈,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並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廣闊的應用場景與香港的制度優勢,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有望在物流、城市管理等領域開闢全新藍海。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特別是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的創科之路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戰略發展。大灣區內完善的產業鏈、龐大的應用市場與充沛的科研資源,與香港的國際資本、自由流通的資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優勢,形成完美互補。深港河套、前海、橫琴等合作平台,正是兩地創新的「催化劑」,讓香港的創科構想得以加速騰飛。香港一直積極鞏固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擔當「一帶一路」重要功能平台角色,而且堅持維護國家安全、法治和廉潔精神,確保香港市場自由流動,金融投資、供需買賣、商業諮詢等活動順利開展,市場資訊及數據自由流通。
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出各種政策措施支援本港不同方面的創科發展,成效有目共睹,例如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便設有不同類型計劃。當中,「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支援由大學團隊成立的科技初創企業,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創科創投基金」鼓勵私營機構投資合資格的本地創科初創企業;獲撥款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至今已批准29個項目,金額超過20億元,資助來自教資會資助大學、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的研發團隊。深圳近日發布《深圳市科技創新領域寬容失敗履職盡責認定工作指引(試行)》,讓「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有了系統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值得香港借鑒,營造鼓勵創新、支持擔當、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推動資本投入到更多的創科項目,為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