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以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林草植被覆蓋率還不足兩成,經過25年的不懈治沙,今年林草植被覆蓋率將超越六成。沙漠變綠洲,吸引在香港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返鄉發展旅遊業,希望通過沙漠旅遊反哺生態治理,讓沙漠治理可持續。
據了解,達拉特旗現有林地282萬畝(殘次林153萬畝),草地456萬畝,林草植被覆蓋率由2000年的17%上升至58.4%,庫布其沙漠治理率由2000年的61%提升到79.5%。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達拉特旗在治沙路上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效。
生態與旅遊發展並重
在達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現場,達拉特旗能源局幹部楊超介紹說,當地通過多種模式進行治沙,包括林草水利等項目治沙、新能源企業治沙、農牧民防沙治沙等。到 2025年,將實現境內林草植被覆蓋率達到 62.1%,庫布其沙漠治理率提高至 83.6%。
達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主要布局在庫布其沙漠和南部乾旱硬梁區。在庫布其沙漠,規劃總長133公里,平均寬約25公里、裝機規模2,700 萬千瓦的「光伏長城」,板下治理84萬畝、異地治理128萬畝。楊超提到,力爭到2030年,全旗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700萬千瓦,綜合治理面積292萬畝,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同增效。
在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旅遊景區,旅遊區總經理李方介紹,經過 20 年的經營與發展,銀肯塔拉景區已經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 生態與旅遊發展並重,以原生態為未來度假特色。在生態方面,從2004年開始治理沙漠,目前銀肯塔拉景區內已經完成7萬餘畝的沙漠綠化,實現了對10萬畝沙漠的實際生態控制。在旅遊方面,近年來景區的旅遊市場影響力逐年增大且進步較快,2019 年接待12萬套票購買人次,2023年接待遊客 25.6 萬套票購買人次,景區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沙漠旅遊產品體系。
李方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她取得碩士學位後決定回到家鄉達拉特旗。她坦言,「返鄉所做的事情就是在父輩們治沙的成果上,繼續發展旅遊產業,讓家鄉更富裕,並通過沙漠旅遊反哺生態治理,讓沙漠治理可持續。這也讓我在這片沙窩子裏找到了堅守下來的價值。」
●香港文匯報記者 喬輝、王月 內蒙古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