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在活動現場表演。 新華社

作為賽事文化的重要載體,頒獎音樂不僅是表達對獲獎運動員敬意的核心形式,更需承載賽事特色與時代精神。十五運會賽事頒獎音樂創作工作於2025年4月初正式啟動,由廣州體育學院音樂教師團隊主導,以嶺南經典名曲《彩雲追月》為文化錨點與音樂元素,通過現代大交響化、電子化與場景化融合的手法演繹,還創新融入粵港澳三地標誌性鐘聲,將傳統「祈福」文化轉化為對運動員的現代祝福。

嶺南經典旋律構建「聽覺名片」

作為廣東音樂的代表作品,《彩雲追月》誕生與流傳均根植於嶺南文化土壤,以「清新明快、兼容並蓄」的特質聞名,其輕快流暢的旋律與圓滿諧和的意境,既能彰顯嶺南文化底蘊,又具備廣泛的國際認知度。創作團隊負責人表示,選用該曲旨在通過音樂符號傳遞賽場激情,讓觀眾一聽旋律便聯想到賽事盛況,形成獨特的「全運記憶」。

據了解,為契合頒獎流程,音樂分為提示、入場、頒獎、退場四個部分,形成「起承轉合」的完整敘事。其中,提示音樂以輕快旋律「舉重若輕」,引導觀眾進入儀式狀態;入場音樂通過漸強節奏「積攢能量」,烘托運動員登場氣勢;頒獎音樂以高潮段落「石破天驚」,激發自豪感;退場音樂則用悠長餘韻傳遞歡愉與不捨,暗含「重新啟程」的深意。「全曲以『雲月』母題貫穿始終,哪怕觀眾沒意識到旋律關聯,潛意識裏也能感受情緒邏輯的完整閉環。」

有意思的是,頒獎音樂也創新融入粵港澳三地標誌性鐘聲,將傳統「祈福」文化轉化為對運動員的現代祝福。

當中,尖沙咀鐘樓與廣州大鐘樓(粵海關舊址,1916年建成)的鐘聲被特別採集。尖沙咀鐘樓作為連接內地與香港的百年地標,不僅見證香港的歷史變遷,更見證無數遊子歸鄉之路。2021年12月,為紀念鐘樓100周年華誕,尖沙咀鐘樓在沉寂了71年後再次響起。有香港市民回憶其鐘聲「是回家的起點,也是祝福的象徵」。此次三地鐘聲在樂章中交融,寓意粵港澳同心為運動員敲響祝福之鐘。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胡永愛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