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隊師兄弟:我們不是英雄 只盼發揮團隊力量傳助人精神
今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大地震,多處建築物轟然倒塌;地震來襲之際,許多民眾甚至未及感受恐懼,便被掩埋在斷垣殘壁下,逾五千條性命在這個春日悄然消逝……災情消息傳來,香港特區政府迅速組織51人救援隊整裝出發,包括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急症科部門主管蕭粵中,及消防處搜救犬隊領犬員蔣天朗。兩人不但同為救援隊成員,亦是來自同一所中學的師兄弟;他們於震後災場的嚴苛環境竭力搜救,為成功救出受困125小時的傷者振奮高呼,為只能找回至親遺體的災民黯然神傷。他們強調,自己並非英雄,只是盡本分於所在專業範疇伸出援手,讓世界知道香港亦能為各地有需要的人盡一分力量,更希望將這份助人精神,在年輕一代中傳承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任智鵬
採訪當日,蕭粵中與蔣天朗回到母校,與香港文匯報記者細談緬甸救援經歷。當地攝氏40度的高溫、災區蚊患、處處瓦礫,餘震衝擊,以及建築物二次倒塌風險,對特區救援隊來說是莫大挑戰。由於道路嚴重損毀,救援隊花了不少時間始來到搜救區營地,蕭粵中坦言,「我們到達時,黃金救援的72小時其實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在高溫環境下,其實災民都知道自己家人生還希望渺茫,卻仍然和我們隊員說:『可不可以幫我們找回家人遺體』,因為對他們而言,哪怕是遺體,能把家人帶回去已經是最大的慰藉……」
逝者得以安葬 是對親屬最大慰藉
在緬甸曼德勒災區,救援隊員身穿厚重裝備與時間賽跑,共覆蓋57個地點完成61次搜救行動。蔣天朗憶述,一次救援隊花了數小時救出一名女子但已沒有生命跡象,其父親縱然悲傷但仍特意上前感謝救援隊:他的妻子雖已因地震離世,但救援隊的努力讓他得以安葬妻女……這些讓人痛心的情境遍布災場,卻是災民在無助中難得能觸及的支援。
災民受困5天生還 鼓舞戮力搜救
在11天的救援任務中,最令一眾成員難忘的,是夥拍國家救援隊成功救出一名受困125小時男子。蔣天朗說,救援隊當時立即為其保暖防止失溫,並佩戴眼罩避免強光刺激導致視力損傷,他至今仍記得當男子獲救瞬間,現場爆發的雷鳴掌聲與歡呼聲,以及自己難以平復的激動心情。
蕭粵中補充,該名災民相當幸運,其受困於酒店房間兩張床中間,倒塌後仍有一定空間且接觸到水,所以能支持5天仍能維持生命,直至被救出時其健康狀況也未算太差。
傷者獲救鼓舞人心,緊接着的,是要致力延續這一線生命曙光。救援隊接獲酒店其他房間或樓層可能仍有人被困,繼續搜索的任務就落在蔣天朗及其搜救犬拍檔Twix身上,他憶述當時驚險過程,「建築底層已坍塌,我與Twix必須從三樓窗台攀爬進入。當時我一手環抱Twix,一手穩住梯子艱難攀登。雖然建築外觀看似完整,內部結構卻已嚴重損毀,有可能發生二次坍塌……」
進入酒店後,蔣天朗發現一個高度不足一米的坍塌空間,這個狹窄通道可能通往酒店其他區域。在要保障自身安全且行動受限下,他只能在指揮Twix有限範圍內進行搜索,在黑暗環境中,Twix曾深入狹窄空間並脫離天朗視線數分鐘,令他大感憂心。雖然最終未能發現生還者,但Twix在危險陌生的災場,面對極度不穩定的環境與巨大壓力,仍展現出絕對服從與專業素養,讓蔣天朗深受感動。
蔣天朗形容,參與特區救援隊是他消防生涯中最光榮的一頁。帶着兩年前曾到土耳其救援的經驗,他已是搜救犬隊的前輩,更有信心能在災場發揮所長,「地震、災難在不同地方都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有能力,不僅能幫到在香港發生的事;經過這些救援經歷,我體會到香港整個團隊的力量,很想繼續能成為一分子,去幫助這個世界。」
蕭粵中強調,無論是醫護或消防救護人員,救援隊成員只是在自身專業範疇貢獻本分,從來不敢說自己是英雄。香港團隊參與國際災難救援的經歷,能給世界知道,雖然香港是只有七百多萬人的小城市,但仍能向世界各地伸出援手,並希望能將助人精神的正面價值植根青年一代內心,讓他們明白只要有心,自己亦能幫助身邊社會以至國際上有需要的人。
評論